书目信息 |
题名: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
|
|
作者: | 杨建华,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12 |
|
页数: | 219页,[6]页图版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十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K871.34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文物--考古--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7-5010-1651-8 |
000 | 01199nam 2200241 450 | |
001 | 0755365077 | |
005 | 20070911114621.89 | |
010 | @a7-5010-1651-8@dCNY98.00 | |
099 | @aCAL 012005038519 | |
200 | 1 | @a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Achun qiu zhan guo shi qi zhong guo bei fang wen hua dai de xing cheng@f杨建华著 |
210 | @a北京@c文物出版社@d2004.12 | |
215 | @a219页,[6]页图版@c图 (部分彩图)@d26cm | |
225 | 2 | @a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十@Abei jing da xue zhen dan gu dai wen ming yan jiu zhong xin xue shu cong shu@v10 |
300 | @a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 |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本书通过对东周时期北方系青铜文化遗存的研究,将整个文化区划分为3个阶段,并从农业技术、文化认同与传统观念方面讨论了北方文化带的形成过程,从欧亚草原牧业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考察了北方文化带的自身特点及其与周邻文化交往对文化带形成的作用。 | |
410 | 0 | @12001 @a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十 |
513 | 1 | @aRormation of Northern Chinese frontier bel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zeng |
606 | 0 | @a文物@x考古@x中国 |
690 | @aK871.34@v3 | |
701 | 0 | @a杨建华,@Ayang jian hua@f1955-@4著 |
801 | 0 | @c20070911 |
905 | @dK871.34@e1 |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杨建华著.-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2 |
219页,[6]页图版:图 (部分彩图);26cm.-(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十;10)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 |
ISBN 7-5010-1651-8:CNY98.00 |
本书通过对东周时期北方系青铜文化遗存的研究,将整个文化区划分为3个阶段,并从农业技术、文化认同与传统观念方面讨论了北方文化带的形成过程,从欧亚草原牧业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考察了北方文化带的自身特点及其与周邻文化交往对文化带形成的作用。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
索取号:K871.34/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0747203 | 207472037 | 地方文献室/ [索取号:K871.34/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