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
|
|
作者: | 朱杰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
页数: | 207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821 , I206.7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人生观--研究 ,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 人生观 , 中国文学 , 当代文学 , 文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097-5140-4 |
000 | 01373nam0 2200313 450 | |
001 | 1475461458 | |
005 | 20141120205802.96 | |
010 | @a978-7-5097-5140-4@dCNY55.00 | |
100 | @a20140627d2014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v 000yy | |
200 | 1 | @a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9ren sheng yi yi de chong jian ji qi xian zhi@e“潘晓难题”的文学展现(1980~1985)@f朱杰著 |
210 |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4 | |
215 | @a207页@d24cm | |
300 | @a海南大学“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之“海南文化软实力科研创新团队”系列成果之一 | |
330 | @a本书以发表在《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上的潘晓来信为引子,将潘晓在信中所暴露出来的两难之境——一方面,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不再可信;另一方面,为那一理想所打造出来的“精神结构”又需要理想来填充——概括为“潘晓难题”。本书将“潘晓难题”视为一个创作母题,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有一系列重要作品,都试图回应此难题并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 |
517 | 1 | @a“潘晓难题”的文学展现(1980~1985)@9“ pan xiao nan ti ” de wen xue zhan xian ( 1980~1985 ) |
606 | 0 | @a人生观@x研究 |
606 | 0 | @a中国文学@z当代文学@x文学研究 |
606 | 0 | @a人生观 |
606 | 0 | @a中国文学 |
606 | 0 | @a当代文学 |
606 | 0 | @a文学研究 |
690 | @aB821@v5 | |
690 | @aI206.7@v5 | |
701 | 0 | @a朱杰@9zhu jie@f(1981~)@4著 |
801 | 0 | @aCN@b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图书馆·11@c20141120 |
905 | @aZUCC@dB821@e139 | |
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潘晓难题”的文学展现(1980~1985)/朱杰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207页;24cm |
海南大学“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之“海南文化软实力科研创新团队”系列成果之一 |
ISBN 978-7-5097-5140-4:CNY55.00 |
本书以发表在《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上的潘晓来信为引子,将潘晓在信中所暴露出来的两难之境——一方面,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不再可信;另一方面,为那一理想所打造出来的“精神结构”又需要理想来填充——概括为“潘晓难题”。本书将“潘晓难题”视为一个创作母题,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有一系列重要作品,都试图回应此难题并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
索取号:B821/13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00545 | 216005454 | 样本书库/1120060106/ [索取号:B821/139] | 在馆 | |
2 | 1600546 | 216005463 | 新区/1060160106/ [索取号:B821/139]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