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
|
|
作者: | 陈书录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
|
页数: | 374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6.48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文学创作研究--明清时代 ,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文学评论--明清时代 , 古典文学 , 文学创作研究 , 文学评论 , 中国文学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1-012984-6 |
000 | 01284nam0 2200313 450 | |
001 | 1549994629 | |
005 | 20150318135415.08 | |
010 | @a978-7-01-012984-6@dCNY52.00 | |
035 | @a(A100000NLC)007161716 | |
049 | @aA100000NLC@bUCS01006717691@c007161716@dNLC01 | |
100 | @a20140618d2013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9ming qing ya su wen xue chuang zuo yu li lun pi ping@b专著@f陈书录著 |
210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13 | |
215 | @a374页@d23cm | |
300 | @a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交叉研究之二 | |
330 | @a本书从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交叉的个案入手,广证文献,更新视角,着力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考察其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征,探究其审美心态形成或审美意识衰减的动因,为解决明清雅俗文学的传统与“五四”以来新文学如何接轨等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 | |
606 | 0 | @a中国文学@x古典文学@x文学创作研究@z明清时代 |
606 | 0 | @a中国文学@x古典文学@x文学评论@z明清时代 |
606 | 0 | @a古典文学 |
606 | 0 | @a文学创作研究 |
606 | 0 | @a文学评论 |
606 | 0 | @a中国文学 |
690 | @aI206.48@v5 | |
701 | 0 | @a陈书录@9chen shu lu@f(1950-)@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140802 |
905 | @a241250@dI206.48@e3 | |
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陈书录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
374页;23cm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交叉研究之二 |
ISBN 978-7-01-012984-6:CNY52.00 |
本书从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交叉的个案入手,广证文献,更新视角,着力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考察其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征,探究其审美心态形成或审美意识衰减的动因,为解决明清雅俗文学的传统与“五四”以来新文学如何接轨等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
索取号:I206.48/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05379 | 216053794 | 样本书库/1120380504/ [索取号:I206.48/3] | 在馆 | |
2 | 1605380 | 216053801 | 新区/3060090505/ [索取号:I206.48/3] | 在馆 | |
3 | 1605381 | 216053810 | 新区/3060090505/ [索取号:I206.48/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