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馆介绍
  • 公告通知
  • 最新文献
  • 馆藏检索
  • 电子资源
  • 读者导购
  • 参考咨询
  • 我的图书馆
  • 登录
  • 详细信息显示
  • 放入我的书架
  • 预约/预借图书
  • 作者相关作品
  • 分类相关作品
  • 丛书相关作品
  • 出版社相关作品

书目信息

  • 表格格式
  • 工作单格式
  • 卡片格式
题名:
戏史何以需辨
    
 
作者: 陈多 著
分册:  
出版信息: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页数: 471页
开本: 21cm
丛书名: 中华戏剧学丛刊
单 册:
中图分类: J809.2-53
科图分类:
主题词: 戏剧史 , 戏剧史--中国--文集
电子资源:
ISBN: 978-7-101-10094-5
000 01285oam2 2200277 450
001 1552284736
005 20150319143248.15
010    @a978-7-101-10094-5@dCNY48.00
035    @a(A100000NLC)007396653
049    @aA100000NLC@bUCS01006958505@c007396653@dNLC01
100    @a20140912d2014 em y0chiy0110 ea
101 0  @achi
102    @aCN@b110000
105    @ay z 000yy
200 1  @a戏史何以需辨@9xi shi he yi xu bian@b专著@f陈多著
210    @a北京@c中华书局@d2014
215    @a471页@d21cm
225 2  @a中华戏剧学丛刊
330    @a本书就“戏史何以需辨”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戏剧研究首先应辨明两种戏剧史观,一种是作为戏剧文学的史,一种是作为戏剧样式写成的史,前者以文学为中心,后者以表演为中心,只有实现“诗本体观”向“剧本体观”的转变,才能实现戏剧回归表演艺术的本质。作者联系中国戏曲发展的实际,由上古“变相祭祀”、先秦的“乐舞戏”、巴蜀的目连戏以及《白兔记》《西楼记》等论题出发,阐发戏史需辨的实证精神,呼吁戏曲研究要从其本质为表演艺术的角度,要从众随俗,以演为本,切忌把戏曲研究拉入案头研究死胡同里。
461  0 @12001 @a中华戏剧学丛刊@1035 @a(A100000NLC)007454312
606 0  @a戏剧史
606 0  @a戏剧史@y中国@j文集
690    @aJ809.2-53@v5
701  0 @a陈多@9chen duo@f(1929-2006)@4著
801  2 @aCN@bOLCC@c20141024
905    @a241250@dJ809.2-53@e6
    
    戏史何以需辨/陈多著.-北京:中华书局,2014
    471页;21cm.-(中华戏剧学丛刊)
    
    
    ISBN 978-7-101-10094-5:CNY48.00
    本书就“戏史何以需辨”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戏剧研究首先应辨明两种戏剧史观,一种是作为戏剧文学的史,一种是作为戏剧样式写成的史,前者以文学为中心,后者以表演为中心,只有实现“诗本体观”向“剧本体观”的转变,才能实现戏剧回归表演艺术的本质。作者联系中国戏曲发展的实际,由上古“变相祭祀”、先秦的“乐舞戏”、巴蜀的目连戏以及《白兔记》《西楼记》等论题出发,阐发戏史需辨的实证精神,呼吁戏曲研究要从其本质为表演艺术的角度,要从众随俗,以演为本,切忌把戏曲研究拉入案头研究死胡同里。
●
相关链接


正题名:戏史何以需辨     索取号:J809.2-53/6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1606441   216064416   样本书库/1120840103/ [索取号:J809.2-53/6] 在馆    
2 1606442   216064425   新区/5060490304/ [索取号:J809.2-53/6] 在馆    
3 1606443   216064434   新区/5060490304/ [索取号:J809.2-53/6] 在馆    
欢迎您!
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