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
|
作者: | 易卫华 , 王长华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
|
页数: | 375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7.222 , K20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文化精神 , 传统文化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1-013426-0 |
000 | 01484nam0 2200313 450 | |
001 | 1537004268 | |
005 | 20150320101827.67 | |
010 | @a978-7-01-013426-0@dCNY56.00 | |
035 | @a(A100000NLC)007159761 | |
049 | @aA100000NLC@bUCS01006717679@c007159761@dNLC01 | |
100 | @a20140617d2014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9《 mao shi 》 yu zhong guo wen hua jing shen@b专著@f王长华,易卫华著 |
210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14 | |
215 | @a375页@d24cm | |
300 | @a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
330 | @a本书以《毛诗故训传》作为经学时代产生的一个经典文本来研究和阐释,其究竟包含和释放了怎样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是如何被汉代和以后的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传播和接受的。《毛诗》在汉代和汉代以后发挥了怎样的学术作用和文化建设作用,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怎样的学术命运和政治命运。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主要是从学术史的理路,来讨论《毛诗》与汉代及汉代以后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之间相互接纳、相互塑造和相互推动的关系,方法上力所能及地吸收、借鉴和借用社会学和传播学中的某些东西,以求把所要讨论的问题呈现得更立体、更真实、更富理论穿透力和更富还原历史原生态的质感。 | |
605 | @a《诗经》@x关系@x传统文化@x文化精神@x研究@y中国 | |
605 | @a诗经 | |
606 | 0 | @a文化精神 |
606 | 0 | @a传统文化 |
690 | @aI207.222@v5 | |
690 | @aK203@v5 | |
701 | 0 | @a易卫华@9yi wei hua@f(1977-)@4著 |
701 | 0 | @a王长华@9wang chang hua@f(1956.6-)@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140802 |
905 | @a241250@dI207.222@e22 | |
《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王长华,易卫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
375页;24cm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ISBN 978-7-01-013426-0:CNY56.00 |
本书以《毛诗故训传》作为经学时代产生的一个经典文本来研究和阐释,其究竟包含和释放了怎样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是如何被汉代和以后的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传播和接受的。《毛诗》在汉代和汉代以后发挥了怎样的学术作用和文化建设作用,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怎样的学术命运和政治命运。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主要是从学术史的理路,来讨论《毛诗》与汉代及汉代以后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之间相互接纳、相互塑造和相互推动的关系,方法上力所能及地吸收、借鉴和借用社会学和传播学中的某些东西,以求把所要讨论的问题呈现得更立体、更真实、更富理论穿透力和更富还原历史原生态的质感。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索取号:I207.222/2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06815 | 216068154 | 样本书库/1120390602/ [索取号:I207.222/22] | 在馆 | |
2 | 1606816 | 216068163 | 密集书库2/ [索取号:I207.222/22] | 在馆 |
密集库流水号:83846 密集库架位号: |
3 | 1606817 | 216068172 | 密集书库2/ [索取号:I207.222/22] | 在馆 |
密集库流水号:83847 密集库架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