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
|
|
作者: | 张伟然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
|
页数: | 18,377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6.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文化地理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1-10200-0 |
000 | 01163nam0 2200241 450 | |
001 | 1571419187 | |
005 | 20150322195135.95 | |
010 | @a978-7-101-10200-0@b精装@dCNY49.00 | |
035 | @a(A100000NLC)007553417 | |
049 | @aA100000NLC@bUCS01007147271@c007553417@dNLC01 | |
100 | @a20141217d2014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9zhong gu wen xue de di li yi xiang@b专著@f张伟然著 |
210 | @a北京@c中华书局@d2014 | |
215 | @a18,377页@d23cm | |
330 | @a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属于感觉文化区的研究。第二章“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内容分四部分,围绕的是“江汉”和“洞庭”两个地名,强调的其实都是一个空间逻辑的问题。第三章“类型化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是笔者关于文学地理的一种尝试。第四章“‘禽言’与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旨在讨论地理意象的深化过程。前三章基本上是将地理意象看作静态概念,然后对其展开讨论;而这一章则以鸟声为中心,着重探讨地理意象的动态变化。 | |
606 | 0 | @a中国文学@x古典文学@x文化地理学@x研究 |
690 | @aI206.2@v5 | |
701 | 0 | @a张伟然@9zhang wei ran@f(1965-)@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150202 |
905 | @a241250@dI206.2@e536 | |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张伟然著.-北京:中华书局,2014 |
18,377页;23cm |
ISBN 978-7-101-10200-0(精装):CNY49.00 |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属于感觉文化区的研究。第二章“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内容分四部分,围绕的是“江汉”和“洞庭”两个地名,强调的其实都是一个空间逻辑的问题。第三章“类型化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是笔者关于文学地理的一种尝试。第四章“‘禽言’与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旨在讨论地理意象的深化过程。前三章基本上是将地理意象看作静态概念,然后对其展开讨论;而这一章则以鸟声为中心,着重探讨地理意象的动态变化。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
索取号:I206.2/53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08579 | 216085796 | 样本书库/1050190103/ [索取号:I206.2/536] | 在馆 | |
2 | 1608580 | 216085803 | 新区/3060090303/ [索取号:I206.2/536] | 在馆 | |
3 | 1608581 | 216085812 | 新区/3060090303/ [索取号:I206.2/536]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