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教学的意味
|
|
作者: | 刘万海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3 |
|
页数: | 252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渤海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632.0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基础教育 , 教学研究 ,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00-6392-3 |
000 | 01362nam0 2200301 450 | |
001 | 1560184909 | |
005 | 20150329164334.26 | |
010 | @a978-7-5100-6392-3@dCNY45.00 | |
035 | @a(A100000NLC)006922238 | |
049 | @aA100000NLC@bUCS01006380109@c006922238@dNLC01 | |
100 | @a20131127d2013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44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教学的意味@9jiao xue de yi wei@b专著@f刘万海著 |
210 | @a广州@c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d2013 | |
215 | @a252页@d24cm | |
225 | 1 | @a渤海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丛书 |
225 | 1 | @a教育研究论丛 |
225 | 1 | @a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丛书 |
330 | @a本书从三个维度展开对教学意味的追问。上篇“回归原点:走向新的教学理解”旨在从本体论层面针对“教学存在”展开一系列邀请性讨论;中篇“以善致善:当代教学的价值转向”则基于价值论立场探讨了当代教学质量观与教学伦理的价值重建路向,澄清了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走向“德性教学”的当代意蕴与儒学启示;下篇“教学与教师:一体发展的视野”则站在教学系统运行的实践论立场,基于“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基本理念,重点围绕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主体特征,教师的教学麻木感、内疚感及其应对,教师的教学责任与教学文化重新审理。 | |
606 | 0 | @a基础教育 |
606 | 0 | @a教学研究 |
606 | 0 | @a基础教育@x教学研究 |
690 | @aG632.0@v5 | |
701 | 0 | @a刘万海@9liu wan hai@f(1976-)@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131225 |
905 | @a241250@dG632.0@e71 | |
教学的意味/刘万海著.-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
252页;24cm.-(渤海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丛书).-(教育研究论丛).-(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丛书) |
ISBN 978-7-5100-6392-3:CNY45.00 |
本书从三个维度展开对教学意味的追问。上篇“回归原点:走向新的教学理解”旨在从本体论层面针对“教学存在”展开一系列邀请性讨论;中篇“以善致善:当代教学的价值转向”则基于价值论立场探讨了当代教学质量观与教学伦理的价值重建路向,澄清了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走向“德性教学”的当代意蕴与儒学启示;下篇“教学与教师:一体发展的视野”则站在教学系统运行的实践论立场,基于“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基本理念,重点围绕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主体特征,教师的教学麻木感、内疚感及其应对,教师的教学责任与教学文化重新审理。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教学的意味
索取号:G632.0/7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12768 | 216127689 | 样本书库/1120270506/ [索取号:G632.0/71] | 在馆 | |
2 | 1612769 | 216127698 | 新区/5060760601/ [索取号:G632.0/71] | 在馆 | |
3 | 1612770 | 216127705 | 新区/5060760601/ [索取号:G632.0/7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