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禅解杜诗
|
|
作者: | 张轶男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
|
页数: | 296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7.227.423 , I207.227.4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61-4709-2 |
000 | 01072nam0 2200241 450 | |
001 | 1537184407 | |
005 | 20150514105316.28 | |
010 | @a978-7-5161-4709-2@dCNY57.00 | |
100 | @a20141027d2014 kem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v 000yy | |
200 | 1 | @a禅解杜诗@9chan jie du shi@b专著@f张轶男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4 | |
215 | @a296页@d24cm | |
300 | @a北华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 | |
330 | @a本书对杜诗与佛禅关系这一论题做了完整系统的考辨与阐释。从杜诗与佛禅的因缘纠结、杜诗大乘义学思想、杜诗佛禅意象、杜诗佛禅境界、杜诗大乘慈悲情怀以及杜甫诗法与“云门三句”等六个角度,分析指出:大乘义谛的浸染润益不仅慰藉了诗人的心灵,也拓展了杜诗的广度和深度;一部杜诗被称为“诗史”,不仅因其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外部社会生活的历史,还在于它也是一部内在心灵探索的历史。 | |
600 | 0 | @a杜甫@f(712-770)@x唐诗@x诗歌研究 |
690 | @aI207.227.423@v5 | |
690 | @aI207.227.42@v4 | |
701 | 0 | @a张轶男@9zhang yi nan@c(女,@f1972 )@4著 |
801 | 0 | @aCN@b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图书馆·11@c20150514 |
905 | @aZUCC@dI207.227.42@e23 | |
禅解杜诗/张轶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
296页;24cm |
北华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 |
ISBN 978-7-5161-4709-2:CNY57.00 |
本书对杜诗与佛禅关系这一论题做了完整系统的考辨与阐释。从杜诗与佛禅的因缘纠结、杜诗大乘义学思想、杜诗佛禅意象、杜诗佛禅境界、杜诗大乘慈悲情怀以及杜甫诗法与“云门三句”等六个角度,分析指出:大乘义谛的浸染润益不仅慰藉了诗人的心灵,也拓展了杜诗的广度和深度;一部杜诗被称为“诗史”,不仅因其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外部社会生活的历史,还在于它也是一部内在心灵探索的历史。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禅解杜诗
索取号:I207.227.42/2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15965 | 216159653 | 样本书库/1120390605/ [索取号:I207.227.42/23] | 在馆 | |
2 | 1615966 | 216159662 | 新区/3060130401/ [索取号:I207.227.42/23] | 在馆 | |
3 | 1615967 | 216159671 | 新区/3060130401/ [索取号:I207.227.42/2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