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大学学术场域论
|
|
作者: | 茹宁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
|
页数: | 330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644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高等学校--学术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17-1972-0 |
000 | 01415nam0 2200253 450 | |
001 | 1559179172 | |
005 | 20150603162719.62 | |
010 | @a978-7-5117-1972-0@dCNY62.00 | |
049 | @aA330000ZJL@bUCS01006551194@c006551194 | |
100 | @a20140506d2014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大学学术场域论@9da xue xue shu chang yu lun@b专著@e府学关系的视角@dAcademic field of university@efrom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f茹宁著@zeng |
210 | @a北京@c中央编译出版社@d2014 | |
215 | @a330页@d24cm | |
300 | @a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大学与政府关系模式变迁及其理论分析”成果 | |
330 | @a本书使用了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在对大学学术场域的核心资本、构成要素、形成动因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大学学术场域的“静态”模式,并对该模式如何在西方世界一流大学的承继发展中,不断健全与完善的“动态”进程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本书研究了中国大学自清末以来,学术场域如何在移植和借鉴西方大学办学模式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建构实验,再到文革期间被瓦解的曲折历程,并对照西方探讨了各时期大学学术场域未能完型的政治与文化根源。 | |
510 | 1 | @aAcademic field of university@efrom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zeng |
606 | 0 | @a高等学校@x学术研究 |
690 | @aG644@v5 | |
701 | 0 | @a茹宁@9ru ning@f(1975-)@4著 |
801 | 0 | @aCN@bZL@c20140506 |
905 | @dG644@e14 | |
大学学术场域论:府学关系的视角=Academic field of university:from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茹宁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
330页;24cm |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大学与政府关系模式变迁及其理论分析”成果 |
ISBN 978-7-5117-1972-0:CNY62.00 |
本书使用了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在对大学学术场域的核心资本、构成要素、形成动因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大学学术场域的“静态”模式,并对该模式如何在西方世界一流大学的承继发展中,不断健全与完善的“动态”进程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本书研究了中国大学自清末以来,学术场域如何在移植和借鉴西方大学办学模式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建构实验,再到文革期间被瓦解的曲折历程,并对照西方探讨了各时期大学学术场域未能完型的政治与文化根源。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大学学术场域论
索取号:G644/1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29403 | 216294034 | 样本书库/1120280605/ [索取号:G644/14] | 在馆 | |
2 | 1629404 | 216294043 | 新区/5060830304/ [索取号:G644/14] | 在馆 | |
3 | 1629405 | 216294052 | 新区/5060830304/ [索取号:G644/14]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