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
|
作者: | 浦安迪 著 ;沈亨寿 译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
页数: | 556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7.41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章回小说--小说研究--中国--明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8-05301-5 |
000 | 01315nam0 2200253 450 | |
001 | 1636188942 | |
005 | 20161018153829.10 | |
010 | @a978-7-108-05301-5@dCNY58.00 | |
100 | @a20161010d2015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明代小说四大奇书@9ming dai xiao shuo si da qi shu@f(美)浦安迪著@g沈亨寿译 |
210 |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15 | |
215 | @a556页@d21cm | |
312 | @a封面英文题名:The four masterworks of the Ming novel: Ssu ta ch'i-shu | |
330 | @a本书为美国汉学家浦安迪的代表作之一。明代的四大长篇伟构——《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俗称“四大奇书”。该书作者在中国的小说评点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双重参照下,逐一详考其版本、作者与时代,分析结构与修辞,论证“反讽修正”这一艺术手法的核心作用,并将之与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思想史脉络勾连,进而认为:这四部小说的素材尽管都渊源有自,但却是地道的文人小说,代表了中国散文小说体裁的成型,体现了晚明士大夫们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抱负。 | |
510 | 1 | @aFour masterworks of the Ming novel: Ssu ta ch'i-shu@zeng |
606 | 0 | @a章回小说@x小说研究@y中国@z明代 |
690 | @aI207.41@v5 | |
701 | 0 | @c(美)@a浦安迪@9pu an di@c(Plaks, Andrew H.@f1945~)@4著 |
702 | 0 | @a沈亨寿@9shen heng shou@4译 |
801 | 0 | @aCN@b郑州日成@c20161010 |
905 | @aZUCC@dI207.41@e201A | |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美)浦安迪著/沈亨寿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
556页;21cm |
ISBN 978-7-108-05301-5:CNY58.00 |
本书为美国汉学家浦安迪的代表作之一。明代的四大长篇伟构——《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俗称“四大奇书”。该书作者在中国的小说评点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双重参照下,逐一详考其版本、作者与时代,分析结构与修辞,论证“反讽修正”这一艺术手法的核心作用,并将之与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思想史脉络勾连,进而认为:这四部小说的素材尽管都渊源有自,但却是地道的文人小说,代表了中国散文小说体裁的成型,体现了晚明士大夫们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抱负。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索取号:I207.41/201A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64475 | 216644754 | 样本书库/1120400405/ [索取号:I207.41/201A] | 在馆 | |
2 | 1664476 | 216644763 | 新区/ [索取号:I207.41/201A] | 在馆 | |
3 | 1664477 | 216644772 | 新区/ [索取号:I207.41/201A]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