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十七年”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研究
|
|
作者: | 阮青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220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7.3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电影改编--研究--中国--现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61-7967-3 |
000 | 01339nam0 2200217 450 | |
001 | 359553 | |
005 | 20161110090314.38 | |
010 | @a978-7-5161-7967-3@dCNY55.00 | |
100 | @a20161027d2016 emk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ay | |
200 | 1 | @a“十七年”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研究@9“ shi qi nian ” wen xue jing dian de ying shi gai bian yan jiu@f阮青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6 | |
215 | @a220页@d24cm | |
330 | @a本书通过回顾“十七年”文学经典的“经典化”过程,还原“十七年”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发掘其“原生性”特质。并在新世纪社会转型背景下探讨形成“十七年”文学经典改编热潮的原因、分析“十七年”文学经典改编的生产机制、价值诉求、历史观念和审美趣味。在宏观上,从叙事结构、人物设置、叙事视角和艺术风格等方面作整体考察;微观上则选取代表“十七年”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学经典(《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作为改编的典型症候,分析其从文学到电影、再到电视剧三种媒介的转换与异同。另外,还探讨了在视觉化时代,大众化和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改编存在的误区,以及改编剧呈现出的“准类型化”特征,及由其催生出的新影视类型——“谍战剧”。最后,进一步指出改编的新方向应植根于对本民族影视类型化的不懈探索。 | |
606 | 0 | @a电影改编@x研究@y中国@z现代 |
690 | @aI207.35@v5 | |
701 | 0 | @a阮青@9ruan qing@c(中文系教师)@4著 |
801 | 0 | @aCN@b郑州日成@c20161027 |
905 | @aZUCC@dI207.35@e12 | |
“十七年”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研究/阮青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220页;24cm |
ISBN 978-7-5161-7967-3:CNY55.00 |
本书通过回顾“十七年”文学经典的“经典化”过程,还原“十七年”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发掘其“原生性”特质。并在新世纪社会转型背景下探讨形成“十七年”文学经典改编热潮的原因、分析“十七年”文学经典改编的生产机制、价值诉求、历史观念和审美趣味。在宏观上,从叙事结构、人物设置、叙事视角和艺术风格等方面作整体考察;微观上则选取代表“十七年”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学经典(《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作为改编的典型症候,分析其从文学到电影、再到电视剧三种媒介的转换与异同。另外,还探讨了在视觉化时代,大众化和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改编存在的误区,以及改编剧呈现出的“准类型化”特征,及由其催生出的新影视类型——“谍战剧”。最后,进一步指出改编的新方向应植根于对本民族影视类型化的不懈探索。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十七年"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研究
索取号:I207.35/1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76032 | 216760324 | 样本书库/1120400302/ [索取号:I207.35/12] | 在馆 | |
2 | 1676033 | 216760333 | 新区/ [索取号:I207.35/12] | 在馆 | |
3 | 1676034 | 216760342 | 新区/3060140406/ [索取号:I207.35/1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