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诗意语文论
|
|
作者: | 冯铁山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285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宁波大学学术文库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633.30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语文课--教学研究--中小学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61-8553-7 |
000 | 01242nam0 22002651 450 | |
001 | 1761450238 | |
005 | 20170615095939.02 | |
010 | @a978-7-5161-8553-7@dCNY69.00 | |
049 | @aA330000ZJL@bUCS01008089549@c2897630 | |
096 | @aG633.3@bfts | |
100 | @a20170606d2016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诗意语文论@9shi yi yu wen lun@f冯铁山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6 | |
215 | @a285页@d24cm | |
225 | 1 | @a宁波大学学术文库 |
300 | @a浙江省语言文字“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规划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典雅语言训练机制与实践研究”成果 宁波大学学术文库资助出版 | |
330 | @a本书立足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本体论缺失,价值取向偏向工具性、应试化,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弱化等问题的思考,依托作者研究二十年之久的“新诗教实验”“诗意语文”与“诗意作文”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力图凸显语文归真、求善、至美的诗意,以言语实践为本体,探索“指向语言表达”的诗意语文教学目标建构,常规语文教材诗意点挖掘,“教路、文路、学路”三路合一的诗意语文教学流程设计,以及诗意阅读教学、诗意作文教学的操作要领。 | |
606 | 0 | @a语文课@x教学研究@x中小学 |
690 | @aG633.302@v5 | |
701 | 0 | @a冯铁山@9feng tie shan@f(1966~)@4著 |
801 | 0 | @aCN@b郑州日成@c20170606 |
905 | @a241250@dG633.302@e94 | |
诗意语文论/冯铁山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285页;24cm.-(宁波大学学术文库) |
浙江省语言文字“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规划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典雅语言训练机制与实践研究”成果 宁波大学学术文库资助出版 |
ISBN 978-7-5161-8553-7:CNY69.00 |
本书立足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本体论缺失,价值取向偏向工具性、应试化,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弱化等问题的思考,依托作者研究二十年之久的“新诗教实验”“诗意语文”与“诗意作文”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力图凸显语文归真、求善、至美的诗意,以言语实践为本体,探索“指向语言表达”的诗意语文教学目标建构,常规语文教材诗意点挖掘,“教路、文路、学路”三路合一的诗意语文教学流程设计,以及诗意阅读教学、诗意作文教学的操作要领。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诗意语文论
索取号:G633.302/9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90180 | 216901805 | 教师教育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G633.302/94]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