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
|
作者: | 福柯 著 ;汪民安 编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30,371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福柯文选 Ⅰ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565.59-5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1-26306-8 |
000 | 01442nam0 2200277 450 | |
001 | 1757707711 | |
005 | 20170619093616.60 | |
010 | @a978-7-301-26306-8@b精装@dCNY42.00 | |
049 | @aA330000ZJL@bUCS01007766302@c2810101 | |
100 | @a20160111d2016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1 | @achi@cfre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声名狼藉者的生活@9sheng ming lang ji zhe de sheng huo@b专著@f(法)米歇尔·福柯著@g汪民安编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16 | |
215 | @a30,371页@d21cm | |
225 | 2 | @a福柯文选 Ⅰ@vⅠ |
330 | @a本书结集了福柯关于日常生活等哲学社会学的文章。福柯的19世纪不存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他几乎不专门谈论哲学和哲学家(除了谈论过尼采),他也不讨论通常意义上的思想家,不在那些被奉为经典的著述的字里行间反复地去爬梳。福柯的历史主角,偏爱的是一些无名者,关注那些沉默的平凡人的命运,使他们划破理性的黑夜,是福柯自《疯癫与文明》以来的一个特殊的历史偏好。权力就此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最微观层面,并将这些日常生活镌刻成纪念碑文。就此,权力不仅暴露了其压制的一面,也暴露了其生产的一面。同时,福柯也分析了日常生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纳入到叙事和话语体制之中的。 | |
410 | 0 | @12001 @a福柯文选 Ⅰ |
600 | 0 | @a福柯@c(Foucault, Michel@f1926-1984)@x哲学思想@j文集 |
690 | @aB565.59-53@v5 | |
701 | 0 | @c(法)@a福柯@9fu ke@c(Foucault, Michel@f1926-1984)@4著 |
702 | 0 | @a汪民安@9wang min an@f(1969-)@4编 |
801 | 2 | @aCN@bOLCC @c20170329 |
801 | 0 | @aCN@bzjlib@c20160303 |
905 | @a241250@dB565.59-53@e2:1 | |
声名狼藉者的生活/(法)米歇尔·福柯著/汪民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30,371页;21cm.-(福柯文选 Ⅰ;Ⅰ) |
ISBN 978-7-301-26306-8(精装):CNY42.00 |
本书结集了福柯关于日常生活等哲学社会学的文章。福柯的19世纪不存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他几乎不专门谈论哲学和哲学家(除了谈论过尼采),他也不讨论通常意义上的思想家,不在那些被奉为经典的著述的字里行间反复地去爬梳。福柯的历史主角,偏爱的是一些无名者,关注那些沉默的平凡人的命运,使他们划破理性的黑夜,是福柯自《疯癫与文明》以来的一个特殊的历史偏好。权力就此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最微观层面,并将这些日常生活镌刻成纪念碑文。就此,权力不仅暴露了其压制的一面,也暴露了其生产的一面。同时,福柯也分析了日常生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纳入到叙事和话语体制之中的。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索取号:B565.59-53/2: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90811 | 216908112 | 人文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B565.59-53/2:1] | 在馆 | |
2 | 1690812 | 216908121 | 人文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B565.59-53/2:1] | 在馆 | |
3 | 1690813 | 216908130 | 人文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B565.59-53/2: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