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
|
作者: | 李文杰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
页数: | 10,565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829 , K827=5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外交史--研究--中国--1861-1911 , 外交人员--研究--中国--1861-1911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8-05644-3 |
000 | 01446oam2 2200301 450 | |
001 | 1756878820 | |
005 | 20170930101740.23 | |
010 | @a978-7-108-05644-3@dCNY59.00 | |
100 | @a20170317d2017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eeng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1yd | |
200 | 1 | @a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9zhong guo jin dai wai jiao guan qun ti de xing cheng@e1861-1911@d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rn Chinese diplomats@e1861-1911@f李文杰著@zeng |
210 |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17 | |
215 | @a10,565页@d21cm | |
225 | 2 | @a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308 | @a丛书第十六辑 | |
330 | @a本书从制度史角度检讨晚清政治与外交,不同于以往论述集中于个别或少数重要政治家的做法,本书将视野扩大到总理衙门章京,外务部丞、参、司员,驻外参赞、随员、翻译官,论述他们的来源、相互关系,及其与清末民初外交官群体的关联。在主要资料上,依赖分藏于海峡两岸典藏机构的清代《军机处录副》人事类档案、宫中档、外交档案、履历档、民间《缙绅录》及晚清当事人稿本日记,以完整的、庞大的外交群体的履历构筑出其群像及日常生活图景,让诸多论述落于实处。 | |
333 | @a历史研究者 | |
461 | 0 | @12001 @a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510 | 1 | @aEmergence of the modern Chinese diplomats@e1861-1911@zeng |
606 | 0 | @a外交史@x研究@y中国@z1861-1911 |
606 | 0 | @a外交人员@x研究@y中国@z1861-1911 |
690 | @aD829@v5 | |
690 | @aK827=52@v5 | |
701 | 0 | @a李文杰@9li wen jie@f(1982-)@4著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170317 |
905 | @a241250@dD829@e61 |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rn Chinese diplomats:1861-1911/李文杰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
10,565页;21cm.-(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使用对象:历史研究者 |
ISBN 978-7-108-05644-3:CNY59.00 |
本书从制度史角度检讨晚清政治与外交,不同于以往论述集中于个别或少数重要政治家的做法,本书将视野扩大到总理衙门章京,外务部丞、参、司员,驻外参赞、随员、翻译官,论述他们的来源、相互关系,及其与清末民初外交官群体的关联。在主要资料上,依赖分藏于海峡两岸典藏机构的清代《军机处录副》人事类档案、宫中档、外交档案、履历档、民间《缙绅录》及晚清当事人稿本日记,以完整的、庞大的外交群体的履历构筑出其群像及日常生活图景,让诸多论述落于实处。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索取号:D829/6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0846111 | 208461118 | 样本书库/1120150501/ [索取号:D829/61] | 在馆 | |
2 | 0846112 | 208461127 | 新区/2060380205/ [索取号:D829/61] | 在馆 | |
3 | 0846113 | 208461136 | 新区/2060380203/ [索取号:D829/6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