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把脉网络舆情
|
|
作者: | 方付建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
|
页数: | 205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219.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突发事件--互联网络--舆论--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680-1379-6 |
000 | 01473nam0 2200253 450 | |
001 | 1757407102 | |
005 | 20171020112358.68 | |
010 | @a978-7-5680-1379-6@dCNY48.00 | |
100 | @a20170221d2017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42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把脉网络舆情@9ba mai wang luo yu qing@e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f方付建著 |
210 | @a武汉@c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d2017 | |
215 | @a205页@d24cm | |
225 | 1 | @a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丛书@h第一批@f徐晓林,王国华总主编 |
300 | @a“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 |
330 | @a本书围绕突发事件发生后网上会呈现何种舆情,舆情在哪些因素作用下产生,呈现何种发展态势和变化规律等问题,运用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案例、比较、内容分析等方法,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分为孕育、扩散、变换和衰减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舆情孕育动因、作用要素、孕育载体与方式、孕育特点进行了分析;提炼了舆情扩散动力因子,并阐释了舆情扩散形态与路径,总结了舆情扩散交互、共振、逆反和极化规律,概括了舆情扩散聚焦与散焦、弥漫与叠加、膨胀与施压等效应,从舆情形态、烈度、指向和关系等层面分析了舆情变换的逻辑。最后,本书构建了舆情衰减量、度、传、效四个层面和十二个维度的理解框架,并提炼出舆情衰减的监测指标和发生根源。 | |
517 | 1 | @a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9tu fa shi jian wang luo yu qing yan bian yan jiu |
606 | 0 | @a突发事件@x互联网络@x舆论@x研究@y中国 |
690 | @aG219.2@v5 | |
701 | 0 | @a方付建@9fang fu jian@f(1984~)@4著 |
801 | 0 | @aCN@b武汉三新@c20171013 |
905 | @aZUCC@dG219.2@e112 | |
把脉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方付建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
205页;24cm.-(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丛书.第一批/徐晓林,王国华总主编)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
ISBN 978-7-5680-1379-6:CNY48.00 |
本书围绕突发事件发生后网上会呈现何种舆情,舆情在哪些因素作用下产生,呈现何种发展态势和变化规律等问题,运用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案例、比较、内容分析等方法,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分为孕育、扩散、变换和衰减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舆情孕育动因、作用要素、孕育载体与方式、孕育特点进行了分析;提炼了舆情扩散动力因子,并阐释了舆情扩散形态与路径,总结了舆情扩散交互、共振、逆反和极化规律,概括了舆情扩散聚焦与散焦、弥漫与叠加、膨胀与施压等效应,从舆情形态、烈度、指向和关系等层面分析了舆情变换的逻辑。最后,本书构建了舆情衰减量、度、传、效四个层面和十二个维度的理解框架,并提炼出舆情衰减的监测指标和发生根源。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把脉网络舆情
索取号:G219.2/11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20046 | 217200464 | 样本书库/1120240402/ [索取号:G219.2/112] | 在馆 | |
2 | 1720047 | 217200473 | 新区/5060600506/ [索取号:G219.2/112] | 在馆 | |
3 | 1720048 | 217200482 | 新区/5060600506/ [索取号:G219.2/11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