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
|
作者: | 周海林 著 ;周海屏 , 胡小波 译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323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9.6 , I206.6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文学--社会团体--研究--中国--民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520-0855-5 |
000 | 01510nam0 2200301 450 | |
001 | 1753256082 | |
005 | 20171109105805.16 | |
010 | @a978-7-5520-0855-5@dCNY68.00 | |
096 | @aI209.6@bzhl | |
100 | @a20160726d2016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创造社与日本文学@9chuang zao she yu ri ben wen xue@b专著@e关于早期成员的研究@f周海林著@g周海屏,胡小波译 |
210 | @a上海@c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d2016 | |
215 | @a323页@d24cm | |
314 | @a周海林,博士,美国Villanova大学中文系主任。1989年考入日本法政大学日本文学系,1993年考入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院国文学习等。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从文学家到满洲官员的心路历程:木崎龙的案例》《亲中文人佐藤春夫》等。 | |
330 | @a本书以早期创造社主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等四人与日本的关系为轴心,从他们留学日本为起点,延绵至“二战”期间,从各个角度展开他们在生活上、文化上、文学上、政治上等与日本之关系的分析与批评。本书立足于“历史不应该有空白”的历史观立场,以注重史料和同时代的文献为原则,用比较文学的手法,综合地考察了早期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之关系,提出了不少崭新的观点,以期填埋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的空白。 | |
517 | 1 | @a关于早期成员的研究@9guan yu zao qi cheng yuan de yan jiu |
601 | 02 | @a创造社@x研究 |
606 | 0 | @a文学@x社会团体@x研究@y中国@z民国 |
690 | @aI209.6@v5 | |
690 | @aI206.6@v4 | |
701 | 0 | @a周海林@9zhou hai lin@4著 |
702 | 0 | @a周海屏@9zhou hai ping@4译 |
702 | 0 | @a胡小波@9hu xiao bo@4译 |
801 | 2 | @aCN@bSQNC@c20171109 |
905 | @a241250@dI206.6@e341 | |
创造社与日本文学:关于早期成员的研究/周海林著/周海屏,胡小波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
323页;24cm |
ISBN 978-7-5520-0855-5:CNY68.00 |
本书以早期创造社主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等四人与日本的关系为轴心,从他们留学日本为起点,延绵至“二战”期间,从各个角度展开他们在生活上、文化上、文学上、政治上等与日本之关系的分析与批评。本书立足于“历史不应该有空白”的历史观立场,以注重史料和同时代的文献为原则,用比较文学的手法,综合地考察了早期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之关系,提出了不少崭新的观点,以期填埋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的空白。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索取号:I206.6/34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24622 | 217246228 | 样本书库/1050190306/ [索取号:I206.6/341] | 在馆 | |
2 | 1724623 | 217246237 | 新区/3060100402/ [索取号:I206.6/341] | 在馆 | |
3 | 1724624 | 217246246 | 新区/3060100402/ [索取号:I206.6/34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