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丝路盐道
|
|
作者: | 杨文远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202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F426.82 , K20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中国--通史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439-7109-7 |
000 | 01429nam0 2200301 450 | |
001 | 1742011680 | |
005 | 20171113161517.96 | |
010 | @a978-7-5439-7109-7@b精装@dCNY38.00 | |
049 | @aA230000HPL@bUCS01008448212@c902625685 | |
092 | @aCN@b金泰20171016 | |
100 | @a20170516d2016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丝路盐道@9si lu yan dao@b专著@f杨文远著 |
210 | @a上海@c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d2016 | |
215 | @a202页@c照片@d21cm | |
225 | 1 | @a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f吴海芸主编 |
330 | @a本书为“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的一种。“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在地域上以中国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为主要反映对象。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据推测很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这条“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 “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通过“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使致力于华夏文明、玉石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方面研究的专家,共同研究、挖掘、弘扬“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深刻文化内涵。 | |
606 | 0 | @a中国@x通史 |
607 | @a丝绸之路@x盐业史@y中国@z古代 | |
690 | @aF426.82@v5 | |
690 | @aK203@v4 | |
701 | 0 | @a杨文远@9yang wen yuan@c(主编)@4著 |
801 | 0 | @aCN@bA230000HPL@c20170516 |
801 | 2 | @aCN@bOLCC @c20170719 |
905 | @aZUCC@dK203@e291 | |
906 | @c金泰20171016@n3@r1 | |
丝路盐道/杨文远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
202页:照片;21cm.-(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吴海芸主编) |
ISBN 978-7-5439-7109-7(精装):CNY38.00 |
本书为“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的一种。“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在地域上以中国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文化、宗教为主要反映对象。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据推测很可能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这条“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 “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通过“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使致力于华夏文明、玉石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方面研究的专家,共同研究、挖掘、弘扬“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深刻文化内涵。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丝路盐道
索取号:K203/29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25173 | 217251738 | 样本书库/1120860202/ [索取号:K203/291] | 在馆 | |
2 | 1725174 | 217251747 | 密集书库2/4060050302/ [索取号:K203/291] | 在馆 |
密集库流水号:299239 密集库架位号: |
3 | 1725175 | 217251756 | 新区/4060050204/ [索取号:K203/29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