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检察权的内部组织构造研究
|
|
作者: | 邵晖,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4 |
|
页数: | 258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926.3 , D926.304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检察机关--jian cha ji guan--权力--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620-7459-5 |
000 | 01431nam0 2200265 450 | |
001 | 1747674845 | |
005 | 20171114145649.79 | |
010 | @a978-7-5620-7459-5@dCNY49.00 | |
100 | @a20170613d2017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k a 000yy | |
200 | 1 | @a中国检察权的内部组织构造研究@Azhong guo jian cha quan de nei bu zu zhi gou zao yan jiu@f邵晖著 |
210 | @a北京@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d2017.4 | |
215 | @a258页@d23cm | |
314 | @a邵晖, 1982年3月出生, 黑龙江省大庆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 | |
320 | @a有书目 (第245-258页) | |
330 | @a本书以检察权的内部组织构造为研究对象, 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中国检察制度内部组织设计同检察权能合理运作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主题。全书通过历史梳理、比较分析的方式并结合社会组织学的相关理论, 构建了检察权内部组织构建的“理想模型”, 同时, 借助该理论工具对中国现行的检察权内部组织状况予以了分析和评判。最后, 作者认为我国检察权能体现为复合型特征, 而在检察制度内部组织构建实践中, 我们确始终保持着以行政权这一单一权属为中心的塑造检察制度的主要趋势, 因此, 作者认为: 我国的检察权内部组织构造实践显然应恪守以保障检察权能合理运作为中心的主旨, 来逐步理清检察权运作同检察制度内部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 |
333 | @a相关研究人员 | |
606 | 0 | @a检察机关@Ajian cha ji guan@x权力@x研究@y中国 |
690 | @aD926.3@v5 | |
690 | @aD926.304@v4 | |
701 | 0 | @a邵晖,@Ashao hui@f1982-@4著 |
801 | 0 | @aCN@bSQNC@c20171111 |
905 | @a241250@dD926.304@e3 | |
中国检察权的内部组织构造研究/邵晖著.-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4 |
258页;23cm |
使用对象:相关研究人员 |
ISBN 978-7-5620-7459-5:CNY49.00 |
本书以检察权的内部组织构造为研究对象, 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中国检察制度内部组织设计同检察权能合理运作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主题。全书通过历史梳理、比较分析的方式并结合社会组织学的相关理论, 构建了检察权内部组织构建的“理想模型”, 同时, 借助该理论工具对中国现行的检察权内部组织状况予以了分析和评判。最后, 作者认为我国检察权能体现为复合型特征, 而在检察制度内部组织构建实践中, 我们确始终保持着以行政权这一单一权属为中心的塑造检察制度的主要趋势, 因此, 作者认为: 我国的检察权内部组织构造实践显然应恪守以保障检察权能合理运作为中心的主旨, 来逐步理清检察权运作同检察制度内部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检察权的内部组织构造研究
索取号:D926.304/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25488 | 217254888 | 样本书库/1120160101/ [索取号:D926.304/3] | 在馆 | |
2 | 1725489 | 217254897 | 新区/6100230103/ [索取号:D926.304/3] | 在馆 | |
3 | 1725490 | 217254904 | 新区/6100230103/ [索取号:D926.304/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