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重回在场
|
|
作者: | 彭锋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302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J0-02 , B83-5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艺术哲学--yi shu zhe xue--文集 , 美学--mei xue--文集 , 艺术理论--yi shu li lun--文集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90-2167-2 |
000 | 01441nam 2200349 450 | |
001 | 1748328307 | |
005 | 20171111132553.21 | |
010 | @a978-7-5190-2167-2@dCNY59.00 | |
100 | @a20161229d2016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a 000yy | |
200 | 1 | @a重回在场@Achong hui zai chang@e哲学、美学与艺术理论@f彭锋著 |
210 | @a北京@c中国文联出版社@d2016 | |
215 | @a302页@d24cm | |
225 | 2 | @a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Abei jing da xue yi shu xue wen cong@f总主编王一川 |
312 | @a英文并列题名取自封面 | |
314 | @a彭锋, 美学博士,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论文24篇, 分为哲学理论与哲学史、美学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问题、环境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理论四部分。尽管这些文章的论题看似分散, 但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却有着清晰的脉络。它们都是从中国哲学、美术和艺术实践的角度, 对当代西方哲学、美学和艺术实践逃离在场的反拨。 | |
333 | @a可供艺术学科的研究人员参考 | |
410 | 0 | @12001 @a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f总主编王一川 |
510 | 1 | @aReturn of presence@ephilosophy, aesthetics and arts throry@zeng |
517 | 1 | @a哲学、美学与艺术理论@Azhe xue 、mei xue yu yi shu li lun |
606 | 0 | @a艺术哲学@Ayi shu zhe xue@j文集 |
606 | 0 | @a美学@Amei xue@j文集 |
606 | 0 | @a艺术理论@Ayi shu li lun@j文集 |
690 | @aJ0-02@v5 | |
690 | @aB83-53@v5 | |
701 | 0 | @a彭锋@Apeng feng@4著 |
801 | 0 | @aCN@bSQNC@c20161229 |
905 | @aZUCC@dJ0-02@e25 | |
重回在场:哲学、美学与艺术理论/彭锋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
302页;24cm.-(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总主编王一川) |
使用对象:可供艺术学科的研究人员参考 |
ISBN 978-7-5190-2167-2:CNY59.00 |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论文24篇, 分为哲学理论与哲学史、美学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问题、环境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理论四部分。尽管这些文章的论题看似分散, 但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却有着清晰的脉络。它们都是从中国哲学、美术和艺术实践的角度, 对当代西方哲学、美学和艺术实践逃离在场的反拨。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重回在场
索取号:J0-02/2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25554 | 217255547 | 样本书库/1120800203/ [索取号:J0-02/25] | 在馆 | |
2 | 1725555 | 217255556 | 新区/5060050302/ [索取号:J0-02/25] | 在馆 | |
3 | 1725556 | 217255565 | 新区/5060050302/ [索取号:J0-02/2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