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
|
作者: | 彭兆荣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
页数: | 352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文化艺术遗产研究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12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1-29093-4 |
000 | 01662oam2 2200265 450 | |
001 | 1836053309 | |
005 | 20180910100120.58 | |
010 | @a978-7-301-29093-4@dCNY88.00 | |
100 | @a20180513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9sheng sheng yi xu dai dai xiang cheng@e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f彭兆荣著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18 | |
215 | @a352页@c图@d24cm | |
225 | 1 | @a文化艺术遗产研究丛书 |
300 | @a四川美术学院学术出版基金资助 | |
330 | @a本书为国家重大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的主体部分,在理论上提出了“生生遗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代表性概念。在绪论中,首席专家提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概念,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观,并与西方文化遗产的“纪念碑性”进行对话。上编主要从遗产体系的知识构成形制,包括文化遗产的生成原理、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礼”之体与“仪”之用、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遗产与博物学谱系等。下编围绕“生生遗续”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纲要展开论述,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名、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在结论部分,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与“中华本草学与生命本体”相互呼应,突出我国文化遗产的体系的生生不息,体现“天人合一”的崇高性,并以关照生命本体为践行原则和实现手段。 | |
461 | 0 | @12001 @a文化艺术遗产研究丛书 |
517 | 1 | @a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9zhong guo fei wu zhi wen hua yi chan ti xi yan jiu |
606 | 0 | @a非物质文化遗产@x体系@x研究@y中国 |
690 | @aG122@v5 | |
701 | 0 | @a彭兆荣@9Peng Zhao Rong@4著 |
801 | 0 | @aCN@b91MARC@c20180513 |
905 | @a241250@dG122@e77 | |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彭兆荣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352页:图;24cm.-(文化艺术遗产研究丛书) |
四川美术学院学术出版基金资助 |
ISBN 978-7-301-29093-4:CNY88.00 |
本书为国家重大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的主体部分,在理论上提出了“生生遗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代表性概念。在绪论中,首席专家提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概念,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观,并与西方文化遗产的“纪念碑性”进行对话。上编主要从遗产体系的知识构成形制,包括文化遗产的生成原理、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礼”之体与“仪”之用、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遗产与博物学谱系等。下编围绕“生生遗续”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纲要展开论述,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名、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在结论部分,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与“中华本草学与生命本体”相互呼应,突出我国文化遗产的体系的生生不息,体现“天人合一”的崇高性,并以关照生命本体为践行原则和实现手段。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索取号:G122/7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10378 | 217103783 | 样本书库/1120570601/ [索取号:G122/77] | 在馆 | |
2 | 1710379 | 217103792 | 新区/5060550403/ [索取号:G122/77] | 在馆 | |
3 | 1710380 | 217103809 | 新区/5060550403/ [索取号:G122/7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