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落日残照
|
|
作者: | 陆永棣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
页数: | 342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929.52 , K252.0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案件--中国--清后期--史料 , 中国--历史--1840~1949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1-29348-5 |
000 | 01295nam0 2200265 450 | |
001 | 1841636739 | |
005 | 20181017102729.34 | |
010 | @a978-7-301-29348-5@b精装@dCNY59.00 | |
100 | @a20180621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z 000yy | |
200 | 1 | @a落日残照@9luo ri can zhao@e晚清杨乃武冤案昭雪@f陆永棣著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18 | |
215 | @a342页@c图@d21cm | |
330 | @a本书意在挖掘此案中冤情的发生、发展并最终获得昭雪这一过程背后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案件始末和清朝死刑案件的审理程序作了介绍。第二部分以五章的篇幅,从冤案形成的自身逻辑,官员的无能与官场的腐败,幕友的“锻炼”与幕帮的回护,衙蠹的贪婪与衙门的放纵,刑讯逼供与冤狱等五个方面,论证了冤狱形成的必然性。第三部分又以朝廷的决心:恢复对死刑裁判权的控制;举人的力量:杨乃武自己拯救自己;媒体的影响:《申报》的传播与当局的压力;制度的余荫:京控之路上的返照回光等四章,探讨了杨乃武案最终得以昭雪的真实原因。 | |
333 | @a历史研究人员 | |
517 | 1 | @a晚清杨乃武冤案昭雪@9wan qing yang nai wu yuan an zhao xue |
606 | 0 | @a案件@y中国@z清后期@j史料 |
606 | 0 | @a中国@x历史@z1840~1949 |
690 | @aD929.52@v5 | |
690 | @aK252.05@v4 | |
701 | 0 | @a陆永棣@9lu yong di@4著 |
801 | 0 | @aCN@bSQNC@c20181017 |
905 | @a241250@dK252.05@e5 | |
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冤案昭雪/陆永棣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342页:图;21cm |
使用对象:历史研究人员 |
ISBN 978-7-301-29348-5(精装):CNY59.00 |
本书意在挖掘此案中冤情的发生、发展并最终获得昭雪这一过程背后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案件始末和清朝死刑案件的审理程序作了介绍。第二部分以五章的篇幅,从冤案形成的自身逻辑,官员的无能与官场的腐败,幕友的“锻炼”与幕帮的回护,衙蠹的贪婪与衙门的放纵,刑讯逼供与冤狱等五个方面,论证了冤狱形成的必然性。第三部分又以朝廷的决心:恢复对死刑裁判权的控制;举人的力量:杨乃武自己拯救自己;媒体的影响:《申报》的传播与当局的压力;制度的余荫:京控之路上的返照回光等四章,探讨了杨乃武案最终得以昭雪的真实原因。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落日残照
索取号:K252.05/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84004 | 217840040 | 样本书库/1120600204/ [索取号:K252.05/5] | 在馆 | |
2 | 1784005 | 217840059 | 新区/4060140401/ [索取号:K252.05/5] | 在馆 | |
3 | 1784006 | 217840068 | 新区/4060140401/ [索取号:K252.05/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