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20世纪中期中国地权变迁与农家经济研究
|
|
作者: | 张静 著 | |
分册: | 1946-1956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
|
页数: | 266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922.335 , F3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土地所有权--关系--农村经济--研究--中国--1946-1956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1-017892-9 |
000 | 01430nam0 2200253 450 | |
001 | 1858534639 | |
005 | 20181026161628.16 | |
010 | @a978-7-01-017892-9@dCNY49.00 | |
100 | @a20171225d2017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z 000yy | |
200 | 1 | @a20世纪中期中国地权变迁与农家经济研究@920 shi ji zhong qi zhong guo di quan bian qian yu nong jia jing ji yan jiu@h1946-1956@f张静著 |
210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17 | |
215 | @a266页@c图@d24cm | |
300 | @a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二十世纪中期地权变迁与农家经济研究”(12CJL008) | |
330 | @a本书在吸纳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档案资料、原始土地契约文书与口述史料搜集和整理,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研究路径,以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的土地制度演变为主线,侧重于从微观层面的村庄和农民日常生活入手,探讨各区域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传统习俗对地权交易的影响,考察地权交易主体、特征、规模和所承载的资源配置、融资和社会保障功能,分析地权变迁中各阶层农民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和行为,剖析乡村干部作为国家代理人在维护村庄利益或追逐个人私利中的种种面相,探求地权交易与农家经济的相互联系,揭示中国经济史上乡土经济的活力源泉,以期对当前产权制度安排下的农村土地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 |
333 | @a关注三农问题的学者和经济研究者 | |
606 | 0 | @a土地所有权@x关系@x农村经济@x研究@y中国@z1946-1956 |
690 | @aD922.335@v5 | |
690 | @aF32@v5 | |
701 | 0 | @a张静@9zhang jing@4著 |
801 | 0 | @aCN@bSQNC@c20171225 |
905 | @a241250@dD922.335@e1 | |
20世纪中期中国地权变迁与农家经济研究.1946-1956/张静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266页:图;24cm |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二十世纪中期地权变迁与农家经济研究”(12CJL008).-使用对象:关注三农问题的学者和经济研究者 |
ISBN 978-7-01-017892-9:CNY49.00 |
本书在吸纳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档案资料、原始土地契约文书与口述史料搜集和整理,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研究路径,以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的土地制度演变为主线,侧重于从微观层面的村庄和农民日常生活入手,探讨各区域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传统习俗对地权交易的影响,考察地权交易主体、特征、规模和所承载的资源配置、融资和社会保障功能,分析地权变迁中各阶层农民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和行为,剖析乡村干部作为国家代理人在维护村庄利益或追逐个人私利中的种种面相,探求地权交易与农家经济的相互联系,揭示中国经济史上乡土经济的活力源泉,以期对当前产权制度安排下的农村土地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20世纪中期中国地权变迁与农家经济研究
索取号:D922.335/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91178 | 217911785 | 样本书库/1120580306/ [索取号:D922.335/1] | 在馆 | |
2 | 1791179 | 217911794 | 新区/ [索取号:D922.335/1] | 在馆 | |
3 | 1791180 | 217911801 | 新区/ [索取号:D922.335/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