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世纪晚期的认知理论
|
|
作者: | 帕斯诺 著 ;于宏波 译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
页数: | 10,431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西方古典学研究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842.1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认知科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1-29214-3 |
000 | 01455oam2 2200301 450 | |
001 | 1837891041 | |
005 | 20181111103218.07 | |
010 | @a978-7-301-29214-3@dCNY78.00 | |
100 | @a20180702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中世纪晚期的认知理论@9zhong shi ji wan qi de ren zhi li lun@dTheories of cognition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f(美)罗伯特·帕斯诺(Robert Pasnau)著@g于宏波译@zeng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18 | |
215 | @a10,431页@d23cm | |
225 | 2 | @a西方古典学研究 |
300 | @a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308 | @a丛书第二辑 | |
330 | @a本书着重梳理了中世纪晚期(1250-1350)的哲学史流变与发展的脉络,是该领域最杰出的研究作品之一。作者集中探讨了在中世纪晚期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的“认知理论”,并指出,占据当下心灵哲学与知识论领域主流地位的议题,例如意向性、心理表征、怀疑论以及实在论等等,在中世纪晚期也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作者通过解读托马斯·阿奎那、彼得·约翰·奥利、维威廉·奥卡姆等数位关键的中世纪哲学家的作品,试图全面地分析与展示他们关于认知问题的论点与见解。 | |
333 | @a认知科学研究人员 | |
461 | 0 | @12001 @a西方古典学研究 |
510 | 1 | @aTheories of cognition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zeng |
606 | 0 | @a认知科学@x研究 |
690 | @aB842.1@v5 | |
701 | 0 | @c(美)@a帕斯诺@9pa si nuo@c(Pasnau, Robert)@4著 |
702 | 0 | @a于宏波@9yu hong bo@4译 |
801 | 0 | @aCN@b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c20180702 |
905 | @a241250@dB842.1@e22 | |
中世纪晚期的认知理论=Theories of cognition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美)罗伯特·帕斯诺(Robert Pasnau)著/于宏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
10,431页;23cm.-(西方古典学研究)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使用对象:认知科学研究人员 |
ISBN 978-7-301-29214-3:CNY78.00 |
本书着重梳理了中世纪晚期(1250-1350)的哲学史流变与发展的脉络,是该领域最杰出的研究作品之一。作者集中探讨了在中世纪晚期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的“认知理论”,并指出,占据当下心灵哲学与知识论领域主流地位的议题,例如意向性、心理表征、怀疑论以及实在论等等,在中世纪晚期也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作者通过解读托马斯·阿奎那、彼得·约翰·奥利、维威廉·奥卡姆等数位关键的中世纪哲学家的作品,试图全面地分析与展示他们关于认知问题的论点与见解。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世纪晚期的认知理论
索取号:B842.1/2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95953 | 216959539 | 样本书库/1121100503/ [索取号:B842.1/22] | 在馆 | |
2 | 1695954 | 216959548 | 密集书库2/1060220301/ [索取号:B842.1/22] | 在馆 |
密集库流水号:278878 密集库架位号: |
3 | 1695955 | 216959557 | 新区/1060220205/ [索取号:B842.1/2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