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近现代狭邪小说演变的转型意义研究
|
|
作者: | 丁峰山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
|
页数: | 203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7.4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小说研究--中国--近现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61-7123-3 |
000 | 01490nam0 2200277 450 | |
001 | 1960459164 | |
005 | 20190406164822.84 | |
010 | @a978-7-5161-7123-3@dCNY52.00 | |
049 | @aA330000ZJL@bUCS01007815142@c2819806 | |
092 | @aCN@b日成20190327 | |
100 | @a20160113d2015 kem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近现代狭邪小说演变的转型意义研究@9jin xian dai xia xie xiao shuo yan bian de zhuan xing yi yi yan jiu@b专著@f丁峰山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5 | |
215 | @a203页@d24cm | |
225 | 1 | @a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 |
300 | @a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宁夏“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项目成果 | |
330 | @a本书描述、分析了近现代狭邪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模式等基本要素由古典范式转变为现代范式的演化路径和嬗变特色,进而揭示、论证了近现代小说在小说观念、创作内涵、形式体制、语言模式、传播方式、作家队伍、读者群体等构成要素上的调整过程和原因。由此归纳出近现代小说转型的四个基本规律:复杂曲折性,渐变性,传统规制性,显性因素的随机动因性。从而得出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总主题是推动包括狭邪小说在内的所有文学向现代迈进的根本推动力量的结论。为进一步探讨古今文学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细部实证层面的例证和思路。 | |
606 | 0 | @a小说研究@y中国@z近现代 |
690 | @aI207.42@v5 | |
701 | 0 | @a丁峰山@9ding feng shan@f(1971-)@4著 |
801 | 0 | @aCN@b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图书馆·11@c20190406 |
905 | @a241250@dI207.42@e170 | |
906 | @c日成20190327@dCNY52.00@n3@r1 | |
近现代狭邪小说演变的转型意义研究/丁峰山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
203页;24cm.-(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 |
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宁夏“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项目成果 |
ISBN 978-7-5161-7123-3:CNY52.00 |
本书描述、分析了近现代狭邪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模式等基本要素由古典范式转变为现代范式的演化路径和嬗变特色,进而揭示、论证了近现代小说在小说观念、创作内涵、形式体制、语言模式、传播方式、作家队伍、读者群体等构成要素上的调整过程和原因。由此归纳出近现代小说转型的四个基本规律:复杂曲折性,渐变性,传统规制性,显性因素的随机动因性。从而得出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总主题是推动包括狭邪小说在内的所有文学向现代迈进的根本推动力量的结论。为进一步探讨古今文学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细部实证层面的例证和思路。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近现代狭邪小说演变的转型意义研究
索取号:I207.42/17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03418 | 218034188 | 样本书库/1121170302/ [索取号:I207.42/170] | 在馆 | |
2 | 1803419 | 218034197 | 新区/3060160401/ [索取号:I207.42/170] | 在馆 | |
3 | 1803420 | 218034204 | 新区/3060160401/ [索取号:I207.42/17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