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网络美学研究
|
|
作者: | 周伟业 , 陈玉洁 洁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12 |
|
页数: | 386页 | |
开本: | 17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83-0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计算机网络--影响--美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3920-9 |
000 | 01385nam0 2200229 450 | |
001 | 1961454888 | |
005 | 20190422161217.59 | |
010 | @a978-7-5203-3920-9@dCNY99.00 | |
100 | @a20190102d2018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网络美学研究@9wang luo mei xue yan jiu@f周伟业,陈玉洁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8.12 | |
215 | @a386页@d17cm | |
330 | @a该书稿把网络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审美活动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探讨了网络审美活动生成的基本条件,并按照审美经验生成的过程与类别,将网络审美活动划分为网络空间审美体验、网络空间艺术创作、网络空间艺术批评三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题式研究,分别论及网络审美文本、审美社区、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审美困境等网络美学研究的主要论题。该书稿紧扣网络审美活动展开研究,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也可以充分挖掘网络美学研究的丰富内涵,避免了当前大多网络审美文化等研究成果偏于静态的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的局限,为美学研究和网络美学研究开辟了新颖的视角,为推动网络审美与现实审美共生互融、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0CZX052)最终研究成果。 | |
606 | 0 | @a计算机网络@x影响@x美学@x研究 |
690 | @aB83-05@v5 | |
701 | 0 | @a周伟业@9zhou wei ye@4洁著 |
701 | 0 | @a陈玉洁@9chen yu jie@4著 |
801 | 0 | @aCN@b商丘师院@c20190102 |
905 | @aZUCC@dB83-05@e24 | |
网络美学研究/周伟业,陈玉洁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2 |
386页;17cm |
ISBN 978-7-5203-3920-9:CNY99.00 |
该书稿把网络审美活动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审美活动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探讨了网络审美活动生成的基本条件,并按照审美经验生成的过程与类别,将网络审美活动划分为网络空间审美体验、网络空间艺术创作、网络空间艺术批评三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题式研究,分别论及网络审美文本、审美社区、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审美困境等网络美学研究的主要论题。该书稿紧扣网络审美活动展开研究,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也可以充分挖掘网络美学研究的丰富内涵,避免了当前大多网络审美文化等研究成果偏于静态的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的局限,为美学研究和网络美学研究开辟了新颖的视角,为推动网络审美与现实审美共生互融、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0CZX052)最终研究成果。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网络美学研究
索取号:B83-05/2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06689 | 218066893 | 样本书库/1121210406/ [索取号:B83-05/24] | 在馆 | |
2 | 1806690 | 218066900 | 新区/1060180605/ [索取号:B83-05/24] | 在馆 | |
3 | 1806691 | 218066919 | 新区/1060180605/ [索取号:B83-05/24]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