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传统美德的守望
|
|
作者: | 唐海燕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
|
页数: | 232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82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个人品德--道德修养--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3480-8 |
000 | 00939nam0 2200217 450 | |
001 | 1970497853 | |
005 | 20190423091631.23 | |
010 | @a978-7-5203-3480-8@dCNY66.00 | |
100 | @a20190221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传统美德的守望@b专著@e论耻@f唐海燕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8 | |
215 | @a232页@d24cm | |
330 | @a耻是中华传统伦理优秀德目之一。耻具有特殊的伦理意蕴及道德作用,耻感文化与中国礼乐文化、西方罪感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都有独特的耻德观,西方伦理史中也蕴含丰富的耻德理论,耻具有现代伦理制约和道德底线的功能。耻与仁、义、礼、信、廉等传统德目的在内在规定性和外在表现形式方面兼具差异性和统一性。在现代社会中,耻德具有重要道德价值和意义并有助于推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 |
517 | 1 | @a论耻 |
606 | 0 | @a个人品德@x道德修养@x研究@y中国 |
690 | @aB825@v5 | |
801 | 0 | @b商丘师院 |
905 | @aZUCC@dB825@e356 | |
传统美德的守望:论耻/唐海燕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
232页;24cm |
ISBN 978-7-5203-3480-8:CNY66.00 |
耻是中华传统伦理优秀德目之一。耻具有特殊的伦理意蕴及道德作用,耻感文化与中国礼乐文化、西方罪感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都有独特的耻德观,西方伦理史中也蕴含丰富的耻德理论,耻具有现代伦理制约和道德底线的功能。耻与仁、义、礼、信、廉等传统德目的在内在规定性和外在表现形式方面兼具差异性和统一性。在现代社会中,耻德具有重要道德价值和意义并有助于推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传统美德的守望
索取号:B825/35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07004 | 218070049 | 样本书库/1121210406/ [索取号:B825/356] | 在馆 | |
2 | 1807005 | 218070058 | 新区/1060180504/ [索取号:B825/356] | 在馆 | |
3 | 1807006 | 218070067 | 新区/1060180504/ [索取号:B825/356]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