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测度机制研究
|
|
作者: | 郑建明,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
|
页数: | 400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203 , F40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信息化--xin xi hua--关系--工业化--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3605-5 |
000 | 01546nam0 2200385 450 | |
001 | 1956919578 | |
005 | 20190423154444.42 | |
010 | @a978-7-5203-3605-5@dCNY99.00 | |
035 | @aCAL 012019005869 | |
099 | @aCAL 012019005869 | |
100 | @a20181212d2018 ekm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a 000yy | |
200 | 1 | @a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测度机制研究@AXin Xi Hua Yu Gong Ye Hua Rong He De Ce Duo Ji Zhi Yan Jiu@f郑建明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8 | |
215 | @a400页@c图@d24cm | |
300 | @a教育部“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 |
320 | @a有书目 (375-400页) | |
330 | @a本书以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融合进程测度为研究对象,在界定信息化和工业化内涵外延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借鉴比较优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以及跨越式发展理论,作为“两化”融合的理论依据,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进行详细的理论论证;诠释了信息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在信息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详细论证了信息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些研究将极大丰富了发展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成果。 | |
606 | 0 | @a信息化@Axin xi hua@x关系@x工业化@x研究 |
690 | @aG203@v5 | |
690 | @aF403@v5 | |
701 | 0 | @a郑建明,@AZheng Jianming@f1960-@4著 |
801 | 0 | @aCN@bHYSYL@c20190114 |
905 | @aZUCC@dG203@e56 | |
920 | @a242020@z1 | |
920 | @a261020@z1 | |
920 | @a211030@z1 | |
920 | @a231231@z1 | |
920 | @a242120@z1 | |
920 | @a245010@z1 | |
920 | @a221020@z1 | |
920 | @a232370@z1 | |
998 | @aHYTC |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测度机制研究/郑建明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
400页:图;24cm |
教育部“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
ISBN 978-7-5203-3605-5:CNY99.00 |
本书以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融合进程测度为研究对象,在界定信息化和工业化内涵外延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借鉴比较优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以及跨越式发展理论,作为“两化”融合的理论依据,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进行详细的理论论证;诠释了信息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在信息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详细论证了信息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些研究将极大丰富了发展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成果。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测度机制研究
索取号:G203/5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08153 | 218081536 | 样本书库/1121210203/ [索取号:G203/56] | 在馆 | |
2 | 1808154 | 218081545 | 新区/5060560506/ [索取号:G203/56] | 在馆 | |
3 | 1808155 | 218081554 | 新区/5060560506/ [索取号:G203/56]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