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天生人成
|
|
作者: | 王楷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
|
页数: | 14,230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哲学与文化》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222.6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3076-3 |
000 | 01238oam2 2200277 450 | |
001 | 1974833814 | |
005 | 20190422204733.51 | |
010 | @a978-7-5203-3076-3@dCNY59.00 | |
100 | @a20190406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az 000yy | |
200 | 1 | @a天生人成@9tian sheng ren cheng@e荀子工夫论的旨趣@f王楷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8 | |
215 | @a14,230页@d24cm | |
225 | 2 | @a《哲学与文化》丛书 |
320 | @a有书目(第185-197页) | |
330 | @a本书力图内在于荀子哲学固有的理论脉络探讨荀子的修身学说,对其存有论基础、心性本体根据及道德践履旨趣等理论问题做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审视和考察,从而准确而深刻地揭示荀子工夫论的理论取向、架构及特质。同时,本书超越了将荀子视为异端的传统儒学史观,将荀子工夫论作为早期儒家修养学说的一个有机环节,自觉地在早期儒学的整体脉络之内加以考察,以求更清晰、平实地把握其理论渊源及儒学史意义,进而更加客观了解早期儒学发展的脉络、系谱及整体图景。 | |
461 | 0 | @12001 @a《哲学与文化》丛书 |
517 | 1 | @a荀子工夫论的旨趣@9xun zi gong fu lun de zhi qu |
600 | 0 | @a荀况@f前325-前238@x哲学思想@x研究 |
606 | 0 | @a儒家@x哲学思想@x研究 |
690 | @aB222.65@v5 | |
701 | 0 | @a王楷@9wang kai@4著 |
801 | 0 | @aCN@b商丘师院@c20190406 |
905 | @aZUCC@dB222.65@e27 | |
天生人成:荀子工夫论的旨趣/王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
14,230页;24cm.-(《哲学与文化》丛书) |
ISBN 978-7-5203-3076-3:CNY59.00 |
本书力图内在于荀子哲学固有的理论脉络探讨荀子的修身学说,对其存有论基础、心性本体根据及道德践履旨趣等理论问题做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审视和考察,从而准确而深刻地揭示荀子工夫论的理论取向、架构及特质。同时,本书超越了将荀子视为异端的传统儒学史观,将荀子工夫论作为早期儒家修养学说的一个有机环节,自觉地在早期儒学的整体脉络之内加以考察,以求更清晰、平实地把握其理论渊源及儒学史意义,进而更加客观了解早期儒学发展的脉络、系谱及整体图景。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天生人成
索取号:B222.65/2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09565 | 218095656 | 样本书库/1121200406/ [索取号:B222.65/27] | 在馆 | |
2 | 1809566 | 218095665 | 新区/1160070302/ [索取号:B222.65/27] | 在馆 | |
3 | 1809567 | 218095674 | 新区/1160070302/ [索取号:B222.65/2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