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
作者: | 钟柏昌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250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多平台、跨学科、聚类化、重创造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成果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633.93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机器人技术--教学研究--中小学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3-050821-8 |
000 | 01351nam0 2200265 450 | |
001 | 1959953315 | |
005 | 20190529160054.19 | |
010 | @a978-7-03-050821-8@dCNY79.00 | |
035 | @a(A100000NLC)008945340 | |
049 | @aA100000NLC@bUCS01008498251@c008945340@dNLC01 | |
100 | @a20170330d2016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9zhong xiao xue ji qi ren jiao yu de li lun yu shi jian@b专著@f钟柏昌著 |
210 |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16 | |
215 | @a250页@c图@d24cm | |
225 | 2 | @a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多平台、跨学科、聚类化、重创造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成果 |
330 | @a本书首先梳理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机器人普及教育的若干策略;然后从知识内容维度和物化成果维度出发提出四类机器人教学模式,基于课程开发实践介绍了初中和高中两册机器人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内容框架,采用个案研究总结两所中学开展机器人与创客教育的校本经验,基于实践探索展示并反思四类优秀教学案例;最后基于上述理论、经验和教学案例,介绍两项代表性的教学实验及其结果。 | |
410 | 0 | @12001 @a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多平台、跨学科、聚类化、重创造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成果 |
606 | 0 | @a机器人技术@x教学研究@x中小学 |
690 | @aG633.932@v5 | |
701 | 0 | @a钟柏昌@9zhong bai chang@f(1978-)@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170630 |
905 | @a241250@dG633.932@e2 | |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钟柏昌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
250页:图;24c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多平台、跨学科、聚类化、重创造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成果) |
ISBN 978-7-03-050821-8:CNY79.00 |
本书首先梳理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机器人普及教育的若干策略;然后从知识内容维度和物化成果维度出发提出四类机器人教学模式,基于课程开发实践介绍了初中和高中两册机器人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内容框架,采用个案研究总结两所中学开展机器人与创客教育的校本经验,基于实践探索展示并反思四类优秀教学案例;最后基于上述理论、经验和教学案例,介绍两项代表性的教学实验及其结果。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索取号:G633.932/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13407 | 218134070 | 样本书库/1121180502/ [索取号:G633.932/2] | 在馆 | |
2 | 1813408 | 218134089 | 新区/5060800304/ [索取号:G633.932/2] | 在馆 | |
3 | 1813409 | 218134098 | 新区/5060800304/ [索取号:G633.932/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