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哲学的追问
|
|
作者: | 汪堂家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06 |
|
页数: | 13,228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汪堂家文集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0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哲学理论--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9-13941-9 |
000 | 01492oam2 2200289 450 | |
001 | 1931505016 | |
005 | 20190927092313.73 | |
010 | @a978-7-309-13941-9@b精装@dCNY48.00 | |
100 | @a20190708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哲学的追问@9zhe xue de zhui wen@dEssays on philosophical concepts@e哲学概念清淤录@f汪堂家著@zeng |
210 | @a上海@c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d2019.06 | |
215 | @a13,228页@d24cm | |
225 | 2 | @a汪堂家文集@i著述卷 |
300 | @a本书由上海文化出版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出版 | |
330 | @a本书既是一部概念史,又是一部心灵史,也是一部解构史,更是一部发微史。作者以索隐探微的方式将概念的清淤与现实的思考结合起来。第一部分追溯了“文化”“进步”“启蒙”“后现代”“记号”“符号”“死亡”等概念的历史,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不同意义,阐述了本书作者的独特见解。第二部分分析了“文本”“间距化”“隐喻”“解释”等概念在诠释学中的地位,探讨了哲学与修辞学、诠释学的相关性,指出了利科、爱尔兰根学派、德里达和列维纳斯等人在此领域的贡献。第三部分通过对杜威的“教育”“科学”“道德自我”“道德情境”“道德判断”和“身体”概念的讨论,发掘了杜威哲学的价值。 | |
333 | @a哲学理论研究人员 | |
462 | 0 | @12001 @a汪堂家文集@i著述卷 |
510 | 1 | @aEssays on philosophical concepts@zeng |
517 | 1 | @a哲学概念清淤录@9zhe xue gai nian qing yu lu |
606 | 0 | @a哲学理论@x研究 |
690 | @aB0@v5 | |
701 | 0 | @a汪堂家@9wang tang jia@f(1962-2014)@4著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190708 |
905 | @a241250@dB0@e131 | |
哲学的追问=Essays on philosophical concepts:哲学概念清淤录/汪堂家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06 |
13,228页;24cm.-(汪堂家文集.著述卷) |
本书由上海文化出版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出版.-使用对象:哲学理论研究人员 |
ISBN 978-7-309-13941-9(精装):CNY48.00 |
本书既是一部概念史,又是一部心灵史,也是一部解构史,更是一部发微史。作者以索隐探微的方式将概念的清淤与现实的思考结合起来。第一部分追溯了“文化”“进步”“启蒙”“后现代”“记号”“符号”“死亡”等概念的历史,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不同意义,阐述了本书作者的独特见解。第二部分分析了“文本”“间距化”“隐喻”“解释”等概念在诠释学中的地位,探讨了哲学与修辞学、诠释学的相关性,指出了利科、爱尔兰根学派、德里达和列维纳斯等人在此领域的贡献。第三部分通过对杜威的“教育”“科学”“道德自我”“道德情境”“道德判断”和“身体”概念的讨论,发掘了杜威哲学的价值。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哲学的追问
索取号:B0/13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29560 | 218295609 | 样本书库/1120020206/ [索取号:B0/131] | 在馆 | |
2 | 1829561 | 218295618 | 新区/1060020503/ [索取号:B0/131] | 在馆 | |
3 | 1829562 | 218295627 | 新区/1060020503/ [索取号:B0/13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