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禅学与宋元文人画
|
|
作者: | 江澜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04 |
|
页数: | 247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J212.05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文人画--绘画评论--中国--宋元时期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1-020491-8 |
000 | 01340nam0 2200241 450 | |
001 | 1958155470 | |
005 | 20191012160941.66 | |
010 | @a978-7-01-020491-8@dCNY66.00 | |
100 | @a20190610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禅学与宋元文人画@9chan xue yu song yuan wen ren hua@f江澜著 |
210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19.04 | |
215 | @a247页@d24cm | |
300 | @a本书受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禅学与宋元绘画风格转型的关联性研究”(17YJC760025)资助 | |
330 | @a本书在综合考察绘画、文人、禅学这三者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基于思想维度的重新解答:首先,文人画是否受到了禅学影响;其次,文人画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禅学的影响;最后,文人画是如何体现禅学影响的。鉴于绘画、文人、禅学各自不同的本性,不采取以西释中或以禅宗公案视角切入文人画的常见套路,而是依据事情自身本性展开的过程来讨论三者的历史性关联。同时,借助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从思想之道进入到人的现实存在,将时代因素与画家作品个案分析相结合,在相互对比中呈现出宋元文人画禅学化的独特性及所呈现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文人画自身所形成的历史边界,并昭示出在后自然时代,绘画对此边界超越的可能性。 | |
333 | @a文人画研究人员 | |
606 | 0 | @a文人画@x绘画评论@y中国@z宋元时期 |
690 | @aJ212.052@v5 | |
701 | 0 | @a江澜@9jiang lan@4著 |
801 | 0 | @aCN@bLNBF@c20190610 |
905 | @a241250@dJ212.052@e96 | |
禅学与宋元文人画/江澜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04 |
247页;24cm |
本书受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禅学与宋元绘画风格转型的关联性研究”(17YJC760025)资助.-使用对象:文人画研究人员 |
ISBN 978-7-01-020491-8:CNY66.00 |
本书在综合考察绘画、文人、禅学这三者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基于思想维度的重新解答:首先,文人画是否受到了禅学影响;其次,文人画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禅学的影响;最后,文人画是如何体现禅学影响的。鉴于绘画、文人、禅学各自不同的本性,不采取以西释中或以禅宗公案视角切入文人画的常见套路,而是依据事情自身本性展开的过程来讨论三者的历史性关联。同时,借助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从思想之道进入到人的现实存在,将时代因素与画家作品个案分析相结合,在相互对比中呈现出宋元文人画禅学化的独特性及所呈现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文人画自身所形成的历史边界,并昭示出在后自然时代,绘画对此边界超越的可能性。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禅学与宋元文人画
索取号:J212.052/9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38754 | 218387546 | 样本书库/1120780203/ [索取号:J212.052/96] | 在馆 | |
2 | 1838755 | 218387555 | 新区/5060140503/ [索取号:J212.052/96] | 在馆 | |
3 | 1838756 | 218387564 | 新区/5060140503/ [索取号:J212.052/96]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