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散文小史
|
|
作者: | 陈平原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
页数: | 312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7.609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古典散文--文学史--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1-29771-1 |
000 | 01289nam0 2200229 450 | |
001 | 1973487417 | |
005 | 20191015083921.57 | |
010 | @a978-7-301-29771-1@b精装@dCNY58.00 | |
049 | @aA330000ZJL@bUCS01009697327@c3474096 | |
100 | @a20190528d2019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1yy | |
200 | 1 | @a中国散文小史@9zhong guo san wen xiao shi@b专著@f陈平原著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19 | |
215 | @a312页@c图@d21cm | |
330 | @a本书是一部阐述中国散文发展历史的专题著作。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散文发展的过程,全书突破以往文学史对作家生平事迹一一介绍和对作品作分析诠释的藩篱,而着重于散文文类演进过程和轨迹的描述阐发,凸现了中国散文历史发展历程和特点,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颇具特色的专题史著作。散文小史提要钩玄,一方面概述秦汉的史传之文与诸子之文、两汉辞赋与六朝骈俪之文、唐宋古文、明清八股文及近代散文的发展历史,一方面又突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次次论争,如六朝的文笔之争、唐宋的古今之争、清人的骈散之争、近代的文白之争,行文虽高度浓缩,却也多角度地体现了散文兼及文与学、骈与散、审美与实用的特征,反映了作者独到的眼光与见识,是一部适宜大众阅读的学术普及著作。 | |
606 | 0 | @a古典散文@x文学史@y中国 |
690 | @aI207.609@v5 | |
701 | 0 | @a陈平原@9chen ping yuan@f(1954-)@4著 |
801 | 0 | @aCN@bzjlib@c20190829 |
905 | @a241250@dI207.609@e3 | |
中国散文小史/陈平原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
312页:图;21cm |
ISBN 978-7-301-29771-1(精装):CNY58.00 |
本书是一部阐述中国散文发展历史的专题著作。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散文发展的过程,全书突破以往文学史对作家生平事迹一一介绍和对作品作分析诠释的藩篱,而着重于散文文类演进过程和轨迹的描述阐发,凸现了中国散文历史发展历程和特点,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颇具特色的专题史著作。散文小史提要钩玄,一方面概述秦汉的史传之文与诸子之文、两汉辞赋与六朝骈俪之文、唐宋古文、明清八股文及近代散文的发展历史,一方面又突出中国散文史上的一次次论争,如六朝的文笔之争、唐宋的古今之争、清人的骈散之争、近代的文白之争,行文虽高度浓缩,却也多角度地体现了散文兼及文与学、骈与散、审美与实用的特征,反映了作者独到的眼光与见识,是一部适宜大众阅读的学术普及著作。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散文小史
索取号:I207.609/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58046 | 218580462 | 样本书库/1120410103/ [索取号:I207.609/3] | 在馆 | |
2 | 1858047 | 218580471 | 新区/3060160601/ [索取号:I207.609/3] | 在馆 | |
3 | 1858048 | 218580480 | 新区/3060160601/ [索取号:I207.609/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