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再现 批判 诗性
|
|
作者: | 吴荣兰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
|
页数: | 272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561.065 , I712.065 , I712.06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现代文学--文学研究--美国 , 英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4013-7 |
000 | 01428nam0 2200289 450 | |
001 | 1934235300 | |
005 | 20191015151622.51 | |
010 | @a978-7-5203-4013-7@dCNY69.00 | |
035 | @a(A100000NLC)010213881 | |
049 | @aA100000NLC@bUCS01009575742@c010213881@dNLC01 | |
100 | @a20190516d2019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再现 批判 诗性@9zai xian pi pan shi xing@b专著@e“后9·11”小说诗学伦理叙事研究@f吴荣兰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9 | |
215 | @a272页@d24cm | |
330 | @a本书主要研究21世纪英美文学中的经典“后9·11”小说,以“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为背景,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和以卡鲁斯、多米尼克·拉卡普拉为代表的创伤理论、以巴特勒为代表的非暴力伦理等理论为支撑与指导,采用文本细读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后9·11”文学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创伤的再现、理性的批判和诗学伦理救赎,以此展现“后9·11”文学这一特殊文学门类将“悼歌”“批判”“救赎”合三为一的美学机制所特有的伦理价值与审美意义。 | |
517 | 1 | @a“后9﹒11”小说诗学伦理叙事研究@9“ hou 9 ﹒ 11 ” xiao shuo shi xue lun li xu shi yan jiu |
606 | 0 | @a现代文学@x文学研究@y美国 |
606 | 0 | @a英国文学@x现代文学@x文学研究 |
690 | @aI561.065@v5 | |
690 | @aI712.065@v5 | |
690 | @aI712.065@v4 | |
701 | 0 | @a吴荣兰@9wu rong lan@f(1983-)@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190713 |
905 | @a241250@dI712.065@e38 | |
再现 批判 诗性:“后9·11”小说诗学伦理叙事研究/吴荣兰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
272页;24cm |
ISBN 978-7-5203-4013-7:CNY69.00 |
本书主要研究21世纪英美文学中的经典“后9·11”小说,以“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为背景,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和以卡鲁斯、多米尼克·拉卡普拉为代表的创伤理论、以巴特勒为代表的非暴力伦理等理论为支撑与指导,采用文本细读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后9·11”文学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创伤的再现、理性的批判和诗学伦理救赎,以此展现“后9·11”文学这一特殊文学门类将“悼歌”“批判”“救赎”合三为一的美学机制所特有的伦理价值与审美意义。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再现 批判 诗性
索取号:I712.065/3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58431 | 218584315 | 样本书库/1120550405/ [索取号:I712.065/38] | 在馆 | |
2 | 1858432 | 218584324 | 密集书库2/3060910105/ [索取号:I712.065/38] | 在馆 |
密集库流水号:267190 密集库架位号: |
3 | 1858433 | 218584333 | 新区/3060910104/ [索取号:I712.065/3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