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民俗学
|
|
作者: | 陶立璠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18.12 |
|
页数: | 12,352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陶立璠民俗学文存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K890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民俗学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077-5495-7 |
000 | 01285oam2 2200265 450 | |
001 | 1950242411 | |
005 | 20191015135815.53 | |
010 | @a978-7-5077-5495-7@dCNY82.00 | |
100 | @a20190225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k z 001yy | |
200 | 1 | @a民俗学@9min su xue@f陶立璠著 |
205 | @a2版@b修订版 | |
210 | @a北京@c学苑出版社@d2018.12 | |
215 | @a12,352页@c图@d24cm | |
225 | 2 | @a陶立璠民俗学文存 |
330 | @a全书共十一章。第一章描述了民俗学的概念、范围和这一学科所承担的任务。第二章探讨了民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了解它对识别民俗事象,调查与研究是十分有益的。第三章论述了民俗的社会功能和民俗学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民间文艺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第四章讨论了民俗学方法论的诸问题。第五章全面反映了民俗学近年来的发展成果,而且还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独到的论述。其余六章,分类介绍了物质民俗(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等民俗)、社会民俗(家族、亲族、村落、民间组织、岁时、人生仪等民俗)、精神民俗(巫术、宗教、信仰、禁忌、民间文学、游艺竞技等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规律及各类民俗的表现特征。 | |
333 | @a民俗学研究人员 | |
461 | 0 | @12001 @a陶立璠民俗学文存 |
606 | 0 | @a民俗学 |
690 | @aK890@v5 | |
701 | 0 | @a陶立璠@9tao li fan@f(1938-)@4著 |
801 | 0 | @aCN@bLNBF@c20190225 |
905 | @a241250@dK890@e19=2 | |
民俗学/陶立璠著.-2版,修订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12 |
12,352页:图;24cm.-(陶立璠民俗学文存) |
使用对象:民俗学研究人员 |
ISBN 978-7-5077-5495-7:CNY82.00 |
全书共十一章。第一章描述了民俗学的概念、范围和这一学科所承担的任务。第二章探讨了民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了解它对识别民俗事象,调查与研究是十分有益的。第三章论述了民俗的社会功能和民俗学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民间文艺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第四章讨论了民俗学方法论的诸问题。第五章全面反映了民俗学近年来的发展成果,而且还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独到的论述。其余六章,分类介绍了物质民俗(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等民俗)、社会民俗(家族、亲族、村落、民间组织、岁时、人生仪等民俗)、精神民俗(巫术、宗教、信仰、禁忌、民间文学、游艺竞技等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规律及各类民俗的表现特征。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民俗学
索取号:K890/19=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41590 | 218415908 | 样本书库/1121000405/ [索取号:K890/19=2] | 在馆 | |
2 | 1841591 | 218415917 | 新区/4060480203/ [索取号:K890/19=2] | 在馆 | |
3 | 1841592 | 218415926 | 新区/4060480203/ [索取号:K890/19=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