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通鉴
|
|
作者: | 司马光 原著 ;王玮 译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8.04 |
|
页数: | 11,197页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K825.81=441 , K204.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中国历史--古代史--编年体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099-0935-5 |
000 | 01191nam0 2200289 450 | |
001 | 1941543755 | |
005 | 20191117113244.61 | |
010 | @a978-7-5099-0935-5@dCNY32.00 | |
100 | @a20180613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d | |
200 | 1 | @a通鉴@Atong jian@e司马光评史@f(宋)司马光原著@g王玮译著 |
210 | @a北京@c党建读物出版社@d2018.04 | |
215 | @a11,197页@c图@d26cm | |
330 | @a《资治通鉴》中的史论,即“臣光曰”反映了司马光深刻而独到的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本书围绕治国方略、选人用人、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方面,从117条“臣光曰”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56条,进行了翻译点评,补充历史背景,丰富历史细节,希望读者能对秦汉隋唐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连贯而全面的了解,对马光和《资治通鉴》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发挥历史的鉴戒作用。 | |
333 | @a人物研究人员 | |
517 | 1 | @a司马光评史@Asi ma guang ping shi |
600 | 0 | @a司马光@f(1019-1086)@x人物研究 |
605 | @a《资治通鉴》@x研究 | |
606 | 0 | @a中国历史@x古代史@j编年体 |
690 | @aK825.81=441@v5 | |
690 | @aK204.3@v5 | |
701 | 0 | @c(宋)@a司马光@Asi ma guang@f(1019-1086)@4原著 |
702 | 0 | @a王玮@Awang wei@4译著 |
801 | 0 | @aCN@bMG@c20191107 |
905 | @a241250@dK825.81=441@e3 | |
通鉴:司马光评史/(宋)司马光原著/王玮译著.-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04 |
11,197页:图;26cm |
使用对象:人物研究人员 |
ISBN 978-7-5099-0935-5:CNY32.00 |
《资治通鉴》中的史论,即“臣光曰”反映了司马光深刻而独到的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本书围绕治国方略、选人用人、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方面,从117条“臣光曰”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56条,进行了翻译点评,补充历史背景,丰富历史细节,希望读者能对秦汉隋唐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连贯而全面的了解,对马光和《资治通鉴》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发挥历史的鉴戒作用。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通鉴
索取号:K825.81=441/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65635 | 218656354 | 样本书库/1120960405/ [索取号:K825.81=441/3] | 在馆 | |
2 | 1865636 | 218656363 | 新区/4060320501/ [索取号:K825.81=441/3] | 在馆 | |
3 | 1865637 | 218656372 | 新区/4060320501/ [索取号:K825.81=441/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