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使不可见者可见
|
|
作者: | 苏梦熙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0 |
|
页数: | 375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J205.516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http://www.zxhsd.com/kgsm/ts/2020/05/28/4966157.shtml | |
ISBN: | 978-7-309-14792-6 |
000 | 01393nam0 2200301 450 | |
001 | 2071587087 | |
005 | 20201017195329.89 | |
010 | @a978-7-309-14792-6@dCNY78.00 | |
049 | @aO330100ZJX@bUCS01009963802 | |
100 | @a20200601d2020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a z 001yy | |
200 | 1 | @a使不可见者可见@9shi bu ke jian zhe ke jian@b专著@e保罗·克利艺术研究@f苏梦熙著 |
210 | @a上海@c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d2020 | |
215 | @a375页@c图,照片@d21cm | |
300 | @a获广西艺术学院2019年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专著出版经费资助 | |
312 | @a封面英文题名: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 |
330 | @a本书作者立足于对保罗·克利艺术创作生涯的梳理,总结了其线条、色调与色彩等形式要素的形成过程,还原了克利的创作全貌。全书结合德勒兹、利奥塔、梅洛-庞蒂、海德格尔等二十世纪重要哲学家对克利的阐释,力求深入艺术家以生成原则构建绘画空间的过程,解开克利绘画的变形之谜,探究克利艺术想要达到的“中间世界”。 | |
510 | 1 | @a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zeng |
517 | 1 | @a保罗·克利艺术研究@9bao luo·ke li yi shu yan jiu |
600 | 0 | @a克利@c(Klee, Paul@f1879-1940)@x绘画评论 |
690 | @aJ205.516@v5 | |
701 | 0 | @a苏梦熙@9su meng xi@f(1989.2-)@4著 |
801 | 0 | @aCN@b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c20200601 |
801 | 2 | @aCN@bOLCC@c20200603 |
856 | 4 | @uhttp://www.zxhsd.com/kgsm/ts/2020/05/28/4966157.shtml |
905 | @a241250@dJ205.516@e5 | |
使不可见者可见:保罗·克利艺术研究/苏梦熙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 |
375页:图,照片;21cm |
获广西艺术学院2019年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专著出版经费资助 |
ISBN 978-7-309-14792-6:CNY78.00 |
本书作者立足于对保罗·克利艺术创作生涯的梳理,总结了其线条、色调与色彩等形式要素的形成过程,还原了克利的创作全貌。全书结合德勒兹、利奥塔、梅洛-庞蒂、海德格尔等二十世纪重要哲学家对克利的阐释,力求深入艺术家以生成原则构建绘画空间的过程,解开克利绘画的变形之谜,探究克利艺术想要达到的“中间世界”。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使不可见者可见
索取号:J205.516/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48855 | 218488553 | 样本书库/1121250102/ [索取号:J205.516/5] | 在馆 | |
2 | 1848856 | 218488562 | 新区/5060110404/ [索取号:J205.516/5] | 在馆 | |
3 | 1848857 | 218488571 | 新区/5060110404/ [索取号:J205.516/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