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近代书刊形态变迁研究
|
|
作者: | 沈珉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9 |
|
页数: | 312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S881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书籍装帧--设计--研究--中国--近代 , 期刊--装帧--设计--研究--中国--近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013-6775-7 |
000 | 01354nam0 2200229 450 | |
001 | 2078122477 | |
005 | 20201020082856.81 | |
010 | @a978-7-5013-6775-7@b精装@dCNY80.00 | |
100 | @a20190529d2019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中国近代书刊形态变迁研究@9zhong guo jin dai shu kan xing tai bian qian yan jiu@f沈珉著 |
210 | @a北京@c国家图书馆出版社@d2019 | |
215 | @a312页@d24cm | |
330 | @a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书刊从传统形制转向现代形制。形态的变迁,不只是对印刷技术的运用与匹配,也是国人在时空重设后对民族文化意义思考在书刊形态上的呈现,因为书刊形态的塑造也是把一种意义注入于一种形式的过程。因此,书稿尝试以符号学的角度整合技术、设计、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书稿分成五个部分。第一章是技术角度的讨论;第二章是设计角度的讨论;第三章是书刊文化意义的分析;第四章是对设计理念发展的分析;第五章是现代性探索。设计现代性是书稿关注的重点。近代的书刊形态探索成果就是得出“民族性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这一结论。无论哪个阶层引领的文化转型,都是对符号表意进行反思之后的重构,这里既包括精英文化阶层代表者鲁迅等的贡献,也包括被之前被书装史忽略的大众文化阶层代表包天笑等的探索。 | |
606 | 0 | @a书籍装帧@x设计@x研究@y中国@x近代 |
606 | 0 | @a期刊@x装帧@x设计@x研究@y中国@x近代 |
690 | @aTS881@v5 | |
701 | 0 | @a沈珉@9shen min@4著 |
801 | 0 | @aCN@b91CIP@c20190529 |
905 | @a241250@dTS881@e71 | |
中国近代书刊形态变迁研究/沈珉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
312页;24cm |
ISBN 978-7-5013-6775-7(精装):CNY80.00 |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书刊从传统形制转向现代形制。形态的变迁,不只是对印刷技术的运用与匹配,也是国人在时空重设后对民族文化意义思考在书刊形态上的呈现,因为书刊形态的塑造也是把一种意义注入于一种形式的过程。因此,书稿尝试以符号学的角度整合技术、设计、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书稿分成五个部分。第一章是技术角度的讨论;第二章是设计角度的讨论;第三章是书刊文化意义的分析;第四章是对设计理念发展的分析;第五章是现代性探索。设计现代性是书稿关注的重点。近代的书刊形态探索成果就是得出“民族性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这一结论。无论哪个阶层引领的文化转型,都是对符号表意进行反思之后的重构,这里既包括精英文化阶层代表者鲁迅等的贡献,也包括被之前被书装史忽略的大众文化阶层代表包天笑等的探索。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近代书刊形态变迁研究
索取号:TS881/7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48987 | 218489874 | 样本书库/4110680505/ [索取号:TS881/71] | 在馆 | |
2 | 1848988 | 218489883 | 理科库/3111790404/ [索取号:TS881/71] | 在馆 | |
3 | 1848989 | 218489892 | 理科库/3111790404/ [索取号:TS881/7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