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伎乐与乐伎
|
|
作者: | 夏滟洲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
|
页数: | 354页 | |
开本: | 25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J709.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乐伎--研究--中国--古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0-17639-2 |
000 | 01492nam0 2200265 450 | |
001 | 2058468849 | |
005 | 20201022161453.68 | |
010 | @a978-7-100-17639-2@b精装@dCNY86.00 | |
049 | @aA330300WZL@bUCS01009987663@c2004808199 | |
100 | @a20200611d2019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伎乐与乐伎@9ji le yu yue ji@b专著@e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f夏滟洲著 |
210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19 | |
215 | @a354页@d25cm | |
330 | @a本书以中古时期伎乐歌舞的发生发展为对象,围绕中古伎乐生产主体——乐伎群体的流动迁移与聚合、伎乐主要形式的生成与内容传播路径进行考察,结合中古伎乐演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音乐从先秦时期的“金石之乐”向中古时期的“歌舞伎乐”的转型进程。一是中古社会奢侈之风盛行、宫廷乐署机构作用下移、新型恩主制形成、岁时民俗的平台功能等,促进了具有广泛社会性、娱乐性、消遣性歌舞娱乐节目的生成。二是中古动荡社会,伎乐随乐人迁徙而发生历史间、区域间、族属间交流,内迁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从多元并置走向融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做了准备。三是永嘉之乱后,汉魏旧乐历经各朝整理创革及回拨,地位得到加强,胡乐、清商乐勃兴,致音乐出现雅俗之分,伎乐开始以新的形式和自足自立的独立性存世、传世。 | |
517 | 1 | @a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9zhong gu yin yue de li shi ying xiang |
606 | 0 | @a乐伎@x研究@y中国@z古代 |
690 | @aJ709.2@v5 | |
701 | 0 | @a夏滟洲@9xia yan zhou@f(1972-)@4著 |
801 | 0 | @aCN@bWT@c20200623 |
801 | 2 | @aCN@bOLCC @c20200928 |
801 | 2 | @aCN@bA330300WZL@c20200623 |
905 | @a241250@dJ709.2@e30 | |
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夏滟洲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
354页;25cm |
ISBN 978-7-100-17639-2(精装):CNY86.00 |
本书以中古时期伎乐歌舞的发生发展为对象,围绕中古伎乐生产主体——乐伎群体的流动迁移与聚合、伎乐主要形式的生成与内容传播路径进行考察,结合中古伎乐演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音乐从先秦时期的“金石之乐”向中古时期的“歌舞伎乐”的转型进程。一是中古社会奢侈之风盛行、宫廷乐署机构作用下移、新型恩主制形成、岁时民俗的平台功能等,促进了具有广泛社会性、娱乐性、消遣性歌舞娱乐节目的生成。二是中古动荡社会,伎乐随乐人迁徙而发生历史间、区域间、族属间交流,内迁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从多元并置走向融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做了准备。三是永嘉之乱后,汉魏旧乐历经各朝整理创革及回拨,地位得到加强,胡乐、清商乐勃兴,致音乐出现雅俗之分,伎乐开始以新的形式和自足自立的独立性存世、传世。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伎乐与乐伎
索取号:J709.2/3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68688 | 218686884 | 样本书库/1121240502/ [索取号:J709.2/30] | 在馆 | |
2 | 1868689 | 218686893 | 新区/5060480604/ [索取号:J709.2/30] | 在馆 | |
3 | 1868690 | 218686900 | 新区/5060480604/ [索取号:J709.2/3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