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绝望与希望之外
|
|
作者: | 孙歌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
页数: | 17,281页 | |
开本: | 21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10.97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8-06718-0 |
000 | 01341nam0 2200265 450 | |
001 | 2057296370 | |
005 | 20201106100455.41 | |
010 | @a978-7-108-06718-0@b精装@dCNY48.00 | |
049 | @aA330300WZL@bUCS01010025064@c2004876810 | |
100 | @a20200721d2020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绝望与希望之外@9jue wang yu xi wang zhi wai@b专著@e鲁迅《野草》细读@f孙歌著 |
210 |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0 | |
215 | @a17,281页@d21cm | |
314 | @a孙歌,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政治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 |
330 | @a本书作者通过逐一细读24篇文章,重新阐释了诸如“中间物”“明暗之间”“无物之阵”“反抗绝望”等《野草》中的核心观念,尤其对鲁迅的“求真”意识和他的“反传统”思想做了独具匠心的体味。作者认为,鲁迅不是一般的“反传统”,而是“一直在传统中用断裂、决绝的方式继承一些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既要厘清“传统”的多面性和多义性,又要辨析传统在现代的分解和转化,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求真”就与明末的李卓吾一脉相承,实际上他是“进入传统的脉络有选择地进行继承”。 | |
517 | 1 | @a鲁迅《野草》细读@9lu xun 《ye cao 》xi du |
605 | @a《野草》@x诗歌研究 | |
690 | @aI210.975@v5 | |
701 | 0 | @a孙歌@9sun ge@4著 |
801 | 2 | @aCN@bA330300WZL @c20200731 |
801 | 0 | @aCN@bWT@c20200731 |
905 | @a241250@dI210.975@e5 | |
绝望与希望之外:鲁迅《野草》细读/孙歌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
17,281页;21cm |
ISBN 978-7-108-06718-0(精装):CNY48.00 |
本书作者通过逐一细读24篇文章,重新阐释了诸如“中间物”“明暗之间”“无物之阵”“反抗绝望”等《野草》中的核心观念,尤其对鲁迅的“求真”意识和他的“反传统”思想做了独具匠心的体味。作者认为,鲁迅不是一般的“反传统”,而是“一直在传统中用断裂、决绝的方式继承一些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既要厘清“传统”的多面性和多义性,又要辨析传统在现代的分解和转化,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求真”就与明末的李卓吾一脉相承,实际上他是“进入传统的脉络有选择地进行继承”。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绝望与希望之外
索取号:I210.975/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77582 | 218775822 | 样本书库/1121240105/ [索取号:I210.975/5] | 在馆 | |
2 | 1881062 | 218810623 | 新区/3060190405/ [索取号:I210.975/5] | 在馆 | |
3 | 1881063 | 218810632 | 新区/3060190405/ [索取号:I210.975/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