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
|
作者: | 张祥龙 著 | |
分册: | 第三卷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
|
页数: | 424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中大哲学文库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222.05 , B948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儒家--哲学史--文集 , 先秦哲学--哲学思想--研究 , 佛教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0-17868-6 |
000 | 01122nam0 2200289 450 | |
001 | 2076616515 | |
005 | 20201031211743.32 | |
010 | @a978-7-100-17868-6@dCNY80.00 | |
049 | @aA230000HPL@bUCS01010002298@c902771468 | |
100 | @a20200713d2019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儒家哲学史讲演录@9ru jia zhe xue shi jiang yan lu@h第三卷@i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b专著@f张祥龙著 |
210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19 | |
215 | @a424页@d23cm | |
225 | 1 | @a中大哲学文库@h第二辑@f张伟主编 |
330 | @a本书共十讲,内容包括“秦朝与法家的盛灭:华夏文化与哲理的历史拐点”“秦灭汉兴的哲理效应”“董仲舒的哲理与儒家历史主导的形成(一):过秦、天人相与、元时、改制”“佛教入华的哲理途径”等。 | |
517 | 1 | @a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9ju qin xing han he ying dui fo jiao de ru jia zhe xue |
606 | 0 | @a儒家@x哲学史@j文集 |
606 | 0 | @a先秦哲学@x哲学思想@x研究 |
606 | 0 | @a佛教 |
690 | @aB222.05@v5 | |
690 | @aB948@v5 | |
701 | 0 | @a张祥龙@9zhang xiang long@f(1949-)@4著 |
801 | 0 | @aCN@bA230000HPL@c20200715 |
905 | @a241250@dB222.05@e207:3 |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张祥龙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
424页;23cm.-(中大哲学文库.第二辑/张伟主编) |
ISBN 978-7-100-17868-6:CNY80.00 |
本书共十讲,内容包括“秦朝与法家的盛灭:华夏文化与哲理的历史拐点”“秦灭汉兴的哲理效应”“董仲舒的哲理与儒家历史主导的形成(一):过秦、天人相与、元时、改制”“佛教入华的哲理途径”等。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儒家哲学史讲演录
索取号:B222.05/207: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89683 | 218896835 | 样本书库/1121220105/ [索取号:B222.05/207:3] | 在馆 | |
2 | 1889684 | 218896844 | 新区/1060060305/ [索取号:B222.05/207:3] | 在馆 | |
3 | 1889685 | 218896853 | 新区/1060060305/ [索取号:B222.05/207: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