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汉学与跨文化研究
|
|
作者: | 顾钧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
|
页数: | 267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新时代北外文库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0-03 , G115-5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文化交流--文集 , 比较文学--文集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1-023012-2 |
000 | 01360nam0 2200289 450 | |
001 | 2175799792 | |
005 | 20211111210347.34 | |
010 | @a978-7-01-023012-2@b精装@dCNY78.00 | |
049 | @aA330000ZJL@bUCS01010555166@c3987508 | |
100 | @a20210616d2021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汉学与跨文化研究@9han xue yu kua wen hua yan jiu@b专著@dSinology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f顾钧著@zeng |
210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21 | |
215 | @a267页@d24cm | |
225 | 1 | @a新时代北外文库 |
330 | @a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论文选集,分为三个部分:美国汉学史研究、跨文化翻译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第一部分以卫三畏、费正清、卜德等为个案,讨论了19世纪美国业余汉学的发展历程以及20世纪美国专业汉学的兴起。第二部分围绕翻译问题展开论述,既有《诗经》《论语》《聊斋志异》等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也有鲁迅通过译介外国文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第三部分重点探讨中外文学关系的契合之处,在事实联系的基础上寻找彼此共通的诗心与文心,其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中国形象塑造是重点论题。 | |
510 | 1 | @aSinology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zeng |
606 | 0 | @a文化交流@j文集 |
606 | 0 | @a比较文学@j文集 |
690 | @aI0-03@v5 | |
690 | @aG115-53@v5 | |
701 | 0 | @a顾钧@9gu jun@f(1972-)@4著 |
801 | 0 | @aCN@bzjlib@c20210802 |
801 | 2 | @aCN@bOLCC @c20210907 |
905 | @a241250@dI0-03@e65 | |
汉学与跨文化研究=Sinology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顾钧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
267页;24cm.-(新时代北外文库) |
ISBN 978-7-01-023012-2(精装):CNY78.00 |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论文选集,分为三个部分:美国汉学史研究、跨文化翻译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第一部分以卫三畏、费正清、卜德等为个案,讨论了19世纪美国业余汉学的发展历程以及20世纪美国专业汉学的兴起。第二部分围绕翻译问题展开论述,既有《诗经》《论语》《聊斋志异》等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也有鲁迅通过译介外国文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第三部分重点探讨中外文学关系的契合之处,在事实联系的基础上寻找彼此共通的诗心与文心,其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中国形象塑造是重点论题。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汉学与跨文化研究
索取号:I0-03/6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913270 | 219132702 | 样本书库/1121300101/ [索取号:I0-03/65] | 在馆 | |
2 | 1913271 | 219132711 | 新区/3060010106/ [索取号:I0-03/65] | 在馆 | |
3 | 1913272 | 219132720 | 新区/3060010106/ [索取号:I0-03/65]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