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石门文字禅校注
|
|
作者: | 惠洪 著 ;周裕锴 校注 | |
分册: | 10 | |
出版信息: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09 |
|
页数: | 4155-4606页 | |
开本: | 20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14.41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文学--作品集--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7-5732-0019-6 |
000 | 01541nam0 2200217 450 | |
001 | 215185235 | |
005 | 20211115084732.41 | |
010 | @a7-5732-0019-6@dCNY59.80(全10册,CNY598.00) | |
100 | @a20211115d2021 k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200 | 1 | @a石门文字禅校注@Ashi men wen zi chan xiao zhu@h10@f(宋)惠洪著@F(song)hui hong zhu@g周裕锴校注@Gzhou yu kai xiao zhu |
210 | @a上海@c上海古籍出版社@d2021.09 | |
215 | @a4155-4606页@d20cm | |
330 | @a北宋惠洪是中国佛教史和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其著述范围之广,在两宋禅林中可称,后世僧人也罕有其匹。其诗文集《石门文字禅》正是他整个撰述理念以及写作内容的集中代表,不仅体现了佛教内部禅教合一的倾向,而且也显示出僧人借鉴士大夫文学传统而交融儒释的自觉努力,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挣扎于出家忘情与世俗多情之间的诗文僧的绝佳样板。《石门文字禅校注》集义理、考据、文法于一书,是周裕锴教授数十年研究惠洪及禅宗的集大成之作,包含着独特的治学理念,代表着中国当下集部文献及禅宗文献整理的新高度。校勘中较多地使用了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注释中,广泛使用传统笺注古籍的惯用方法,如考证以确定相关史实、人物生平、作品时间、创作背景,注解字词、典故以明诗文句意。除此之外,基于《石门文字禅》出入儒释、习用“今典”、好创伟辞等特点,本研究尚注意运用疏解法以贯通篇章文意、禅宗法义、文法技巧;“触类旁通”法以提示互文性,指明《石门文字禅》书写惯例、句法特点等。 | |
606 | 0 | @a文学@x作品集@x中国 |
690 | @aI214.412@v4 | |
701 | 0 | @a惠洪@Ahui hong@4著 |
702 | 0 | @a周裕锴@Azhou yu kai@4校注 |
801 | 0 | @aCN@b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图书馆·11@c20211115 |
905 | @a241250@dI214.412@e26:10 | |
石门文字禅校注.10/(宋)惠洪著/周裕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09 |
4155-4606页;20cm |
ISBN 7-5732-0019-6:CNY59.80(全10册,CNY598.00) |
北宋惠洪是中国佛教史和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其著述范围之广,在两宋禅林中可称,后世僧人也罕有其匹。其诗文集《石门文字禅》正是他整个撰述理念以及写作内容的集中代表,不仅体现了佛教内部禅教合一的倾向,而且也显示出僧人借鉴士大夫文学传统而交融儒释的自觉努力,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挣扎于出家忘情与世俗多情之间的诗文僧的绝佳样板。《石门文字禅校注》集义理、考据、文法于一书,是周裕锴教授数十年研究惠洪及禅宗的集大成之作,包含着独特的治学理念,代表着中国当下集部文献及禅宗文献整理的新高度。校勘中较多地使用了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注释中,广泛使用传统笺注古籍的惯用方法,如考证以确定相关史实、人物生平、作品时间、创作背景,注解字词、典故以明诗文句意。除此之外,基于《石门文字禅》出入儒释、习用“今典”、好创伟辞等特点,本研究尚注意运用疏解法以贯通篇章文意、禅宗法义、文法技巧;“触类旁通”法以提示互文性,指明《石门文字禅》书写惯例、句法特点等。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石门文字禅校注
索取号:I214.412/26:1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904809 | 219048091 | 样本书库/1121300203/ [索取号:I214.412/26:1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