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儒家道德话语
|
|
作者: | 刘永春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23 |
|
页数: | 259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222.0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94-7159-0 |
000 | 01439nam0 2200253 450 | |
001 | 1330540107 | |
005 | 20130101160323.44 | |
010 | @a978-7-5194-7159-0@b精装@dCNY95.00 | |
035 | @a(A100000NLC)012508360 | |
049 | @aA100000NLC@bUCS01012089003@c012508360@dNLC01 | |
100 | @a20230901d2023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儒家道德话语@9ru jia dao de hua yu@b专著@f刘永春著 |
210 |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23 | |
215 | @a259页@d24cm | |
300 | @a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大项目“中国道德话语研究”研究成果 湖南省“十四五”时期社科重大学术和文化研究专项项目“中国道德话语的历史变迁与当代价值研究”研究成果 | |
330 | @a本书以儒家道德话语为考察对象,从历史视角追溯了儒家道德话语体系形成、发展、成熟和转型的演变过程;从古汉语的语音、字形、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入手,揭示了古代汉语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些要素中蕴含的丰富伦理意义;运用现代概念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一些儒家道德的基础概念和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分析和创造性改造;通过对早期儒家经典文本中有关“言语”论述的研究,深入阐述了儒家的言语道德思想;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家风家训、戏曲艺术、日用器物中的叙事分析,阐述了儒家的道德叙事思想。 | |
606 | 0 | @a儒家@x哲学思想@x研究 |
690 | @aB222.05@v5 | |
701 | 0 | @a刘永春@9liu yong chun@c(哲学)@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231006 |
905 | @a241250@dB222.05@e228 | |
儒家道德话语/刘永春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 |
259页;24cm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重大项目“中国道德话语研究”研究成果 湖南省“十四五”时期社科重大学术和文化研究专项项目“中国道德话语的历史变迁与当代价值研究”研究成果 |
ISBN 978-7-5194-7159-0(精装):CNY95.00 |
本书以儒家道德话语为考察对象,从历史视角追溯了儒家道德话语体系形成、发展、成熟和转型的演变过程;从古汉语的语音、字形、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入手,揭示了古代汉语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些要素中蕴含的丰富伦理意义;运用现代概念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一些儒家道德的基础概念和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分析和创造性改造;通过对早期儒家经典文本中有关“言语”论述的研究,深入阐述了儒家的言语道德思想;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家风家训、戏曲艺术、日用器物中的叙事分析,阐述了儒家的道德叙事思想。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儒家道德话语
索取号:B222.05/22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950955 | 219509556 | 样本书库/ [索取号:B222.05/228] | 在馆 | |
2 | 1950956 | 219509565 | 新区/1060060306/ [索取号:B222.05/228] | 在馆 | |
3 | 1950957 | 219509574 | 新区/1060060306/ [索取号:B222.05/22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