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馆介绍
  • 公告通知
  • 最新文献
  • 馆藏检索
  • 电子资源
  • 读者导购
  • 参考咨询
  • 我的图书馆
  • 登录
  • 详细信息显示
  • 放入我的书架
  • 预约/预借图书
  • 作者相关作品
  • 分类相关作品
  • 丛书相关作品
  • 出版社相关作品

书目信息

  • 表格格式
  • 工作单格式
  • 卡片格式
题名: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
    
 
作者: 缪哲 著
分册:  
出版信息: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页数: 524页
开本: 25cm
丛书名:
单 册:
中图分类: J120.934
科图分类:
主题词: 美术史--中国--汉代
电子资源:
ISBN: 978-7-108-07092-0
000 01825nam0 2200265 450
001 2475568281
005 20240410210005.83
010    @a978-7-108-07092-0@b精装@dCNY188.00
049    @aA330300WZL@bUCS01010845863@c2005569236
100    @a20220114d2021 em y0chiy0110 ea
101 0  @achi
102    @aCN@b110000
105    @aab z 001yy
200 1  @a从灵光殿到武梁祠@9cong ling guang dian dao wu liang ci@b专著@e两汉之交帝国艺术的遗影@f缪哲著
210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1
215    @a524页@c图,照片,地图@d25cm
300    @a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330    @a汉代画像研究是中国美术史中的显学。武氏祠及其所属的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画像,同时也是汉代研究的显学。缪哲教授近年的研究集中于利用考古出土的墓葬材料,重建西汉中后期及东汉早期的汉代帝国艺术,对现存汉代画像艺术进行了全新的历史诠释,本书是其集成之作。书中在集中探讨了《天帝图》《祥瑞—灾异图》《孔子师老子》《周公辅成王》《楼阁拜谒图》与《车马(卤薄)图》等一系列核心主题之后,更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早期艺术史上,商周纹样传统向汉唐状物传统的转折,完成于两汉之交;转折的外部动力,是汉帝国的意识形态构建与传播。此后以人物叙事为主要内容的状物性绘画,成为统治近千年的新艺术传统。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是一个未被讲述的故事。本书是作者计划中的“中国绘画传统的诞生”三部曲之第一部。它所呈现的,是这故事的高潮:绘画传统在两汉之交确立的经过与制度机制。通过辨认、撷取山东平民墓葬画像中的“皇家因素”,作者对汉代新兴的帝国艺术的基本轮廓,作了可信的复原,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政治、礼仪及意识形态动力。
517 1  @a两汉之交帝国艺术的遗影@9liang han zhi jiao di guo yi shu de yi ying
606 0  @a美术史@y中国@z汉代
690    @aJ120.934@v5
701  0 @a缪哲@9miao zhe@f(1965-)@3UCS10000388770@4著
801  2 @aCN@bOLCC @c20220319
801  0 @aCN@bA330300WZL@c20220119
905    @a241250@dJ120.934@e2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两汉之交帝国艺术的遗影/缪哲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524页:图,照片,地图;25cm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ISBN 978-7-108-07092-0(精装):CNY188.00
    汉代画像研究是中国美术史中的显学。武氏祠及其所属的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画像,同时也是汉代研究的显学。缪哲教授近年的研究集中于利用考古出土的墓葬材料,重建西汉中后期及东汉早期的汉代帝国艺术,对现存汉代画像艺术进行了全新的历史诠释,本书是其集成之作。书中在集中探讨了《天帝图》《祥瑞—灾异图》《孔子师老子》《周公辅成王》《楼阁拜谒图》与《车马(卤薄)图》等一系列核心主题之后,更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早期艺术史上,商周纹样传统向汉唐状物传统的转折,完成于两汉之交;转折的外部动力,是汉帝国的意识形态构建与传播。此后以人物叙事为主要内容的状物性绘画,成为统治近千年的新艺术传统。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是一个未被讲述的故事。本书是作者计划中的“中国绘画传统的诞生”三部曲之第一部。它所呈现的,是这故事的高潮:绘画传统在两汉之交确立的经过与制度机制。通过辨认、撷取山东平民墓葬画像中的“皇家因素”,作者对汉代新兴的帝国艺术的基本轮廓,作了可信的复原,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政治、礼仪及意识形态动力。
●
相关链接


正题名:从灵光殿到武梁祠     索取号:J120.934/2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1958064   219580647   样本书库/1121360106/ [索取号:J120.934/2] 在馆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 欢迎您!
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