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敦煌变文名物辑释
|
|
作者: | 秦越 , 张春秀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23 |
|
页数: | 198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H041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敦煌学--变文--名物化--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690-6136-9 |
000 | 01473nam0 2200289 450 | |
001 | 2458463739 | |
005 | 20241015161508.85 | |
010 | @a978-7-5690-6136-9@dCNY62.00 | |
049 | @aO330106ZGC@bUCS01012167366@c012167366 | |
100 | @a20231018d2023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5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敦煌变文名物辑释@9dun huang bian wen ming wu ji shi@b专著@f张春秀,秦越著 |
210 | @a成都@c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d2023 | |
215 | @a198页@c图,照片@d24cm | |
225 | 1 | @a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
300 | @a2018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研究专项项目成果 贵州省“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成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成果 | |
330 | @a本书主要以《敦煌变文校注》为底本,通过系统辨考法,文献、图像、实物结合法,专科知识法,语言与文化结合法,选取21个名物词(不包括附录)进行了考察和解释。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分析了敦煌变文语言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说明了选题的意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和体例。第二部分敦煌变文名物辑释,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采用语言和文化研究方法,对所选取的21个名物词的起源、发展演变进行梳理。余论部分对全书加以总结,指出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重要的一部分。 | |
606 | 0 | @a敦煌学@x变文@x名物化@x研究 |
690 | @aH041@v5 | |
701 | 0 | @a秦越@9qin yue@4著 |
701 | 0 | @a张春秀@9zhang chun xiu@f(1974-)@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231123 |
801 | 0 | @aCN@b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c20231018 |
801 | 2 | @aCN@bO330106ZGC@c20231019 |
905 | @a241250@dH041@e2 | |
敦煌变文名物辑释/张春秀,秦越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3 |
198页:图,照片;24cm.-(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
2018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研究专项项目成果 贵州省“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成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成果 |
ISBN 978-7-5690-6136-9:CNY62.00 |
本书主要以《敦煌变文校注》为底本,通过系统辨考法,文献、图像、实物结合法,专科知识法,语言与文化结合法,选取21个名物词(不包括附录)进行了考察和解释。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分析了敦煌变文语言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说明了选题的意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和体例。第二部分敦煌变文名物辑释,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采用语言和文化研究方法,对所选取的21个名物词的起源、发展演变进行梳理。余论部分对全书加以总结,指出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重要的一部分。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敦煌变文名物辑释
索取号:H041/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980973 | 219809731 | 样本书库/ [索取号:H041/2] | 在馆 | |
2 | 1980974 | 219809740 | 新区/ [索取号:H041/2] | 在馆 | |
3 | 1980975 | 219809759 | 新区/ [索取号:H041/2]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