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
|
|
作者: | 葛永海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2 |
|
页数: | 403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丽泽人文学术书系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6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中国文学--文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0-20135-3 |
000 | 01508nam0 2200277 450 | |
001 | 2410820032 | |
005 | 20241022112329.31 | |
010 | @a978-7-100-20135-3@dCNY168.00 | |
049 | @aA330300WZL@bUCS01011143389@c2005635683 | |
100 | @a20220621d2022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9zhong guo cheng shi xu shi de gu dian chuan tong ji qi xian dai bian ge yan jiu@b专著@f葛永海著 |
210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22 | |
215 | @a403页@d24cm | |
225 | 1 | @a丽泽人文学术书系 |
300 | @a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结项成果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 |
330 | @a本书聚焦中国城市叙事的“历史演进论”“传统特征论”与“现代转型论”三大核心论题。首先将发生现代转型前的城市叙事历史划分为宋前、宋元、明清、近代四个阶段,确立为“都城圣咏”“市井俗调”“城镇和声”“都市变奏”四个时期,论述了中国城市叙事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脉络;其次,通过对演进过程的梳理,探求城市叙事发生、发展的各种形态以及演变规律,从叙事形态、心理向度、空间意义等方面对古典城市叙事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最后,落脚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古今演变研究,阐释城市叙事之主题、模式等的古今之变,揭示从“乡土情结”到“都市意识”之叙事心理转变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 |
606 | 0 | @a中国文学@x文学研究 |
690 | @aI206@v5 | |
701 | 0 | @a葛永海@9ge yong hai@f(1975-)@4著 |
801 | 0 | @aCN@bWT@c20220623 |
801 | 2 | @aCN@bOLCC @c20220826 |
801 | 2 | @aCN@bA330300WZL@c20220623 |
905 | @a241250@dI206@e343 | |
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葛永海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
403页;24cm.-(丽泽人文学术书系)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结项成果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
ISBN 978-7-100-20135-3:CNY168.00 |
本书聚焦中国城市叙事的“历史演进论”“传统特征论”与“现代转型论”三大核心论题。首先将发生现代转型前的城市叙事历史划分为宋前、宋元、明清、近代四个阶段,确立为“都城圣咏”“市井俗调”“城镇和声”“都市变奏”四个时期,论述了中国城市叙事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脉络;其次,通过对演进过程的梳理,探求城市叙事发生、发展的各种形态以及演变规律,从叙事形态、心理向度、空间意义等方面对古典城市叙事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最后,落脚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古今演变研究,阐释城市叙事之主题、模式等的古今之变,揭示从“乡土情结”到“都市意识”之叙事心理转变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
索取号:I206/34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989885 | 219898859 | 样本书库/ [索取号:I206/34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