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
|
|
作者: | 黄亚平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3 |
|
页数: | 494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H1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汉字--汉语史--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0-22882-4 |
000 | 01463nam0 2200301 450 | |
001 | 2461670330 | |
005 | 20241115084410.49 | |
010 | @a978-7-100-22882-4@dCNY148.00 | |
049 | @aO360102HST@bUCS01012327836@c012327836 | |
100 | @a20231205d2023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9yi shu 、kao gu yu wen zi qi yuan@b专著@e前文字研究@f黄亚平著 |
210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23 | |
215 | @a494页@c图@d24cm | |
300 | @a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
312 | @a封面英文题名:Study of the pre-writing: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 |
330 | @a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艺术图片与相关神话,并一一作了解读,后半部分重点讨论了前文字与汉字起源关系问题。明确提出汉字字符的传承性、字符演变的理据性是以汉字为代表的世界上所有表意文字的本质特征,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在很大程度就体现在汉字字符的来源、发展与演变过程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字符的传承与中国文明的延续始终存在着高度一致的辩证发展关系。汉字史研究理应包括前文字阶段,充分展现汉字的来龙去脉,深入挖掘中国文明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贯通学术史研究的脉络。 | |
510 | 1 | @aStudy of the pre-writing@e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zeng |
517 | 1 | @a前文字研究@9qian wen zi yan jiu |
606 | 0 | @a汉字@x汉语史@x研究 |
690 | @aH12@v5 | |
701 | 0 | @a黄亚平@9huang ya ping@f(1958.4-)@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240129 |
801 | 0 | @aCN@b湖北三新@c20231205 |
801 | 2 | @aCN@bO360102HST@c20231222 |
905 | @a241250@dH12@e191 | |
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前文字研究/黄亚平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23 |
494页:图;24cm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ISBN 978-7-100-22882-4:CNY148.00 |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艺术图片与相关神话,并一一作了解读,后半部分重点讨论了前文字与汉字起源关系问题。明确提出汉字字符的传承性、字符演变的理据性是以汉字为代表的世界上所有表意文字的本质特征,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在很大程度就体现在汉字字符的来源、发展与演变过程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字符的传承与中国文明的延续始终存在着高度一致的辩证发展关系。汉字史研究理应包括前文字阶段,充分展现汉字的来龙去脉,深入挖掘中国文明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贯通学术史研究的脉络。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
索取号:H12/19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018143 | 220181434 | 样本书库/ [索取号:H12/191] | 在馆 | |
2 | 2018144 | 220181443 | 新区/ [索取号:H12/191] | 在馆 | |
3 | 2018145 | 220181452 | 新区/ [索取号:H12/19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