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从兰亭到钟鼎
|
|
作者: | 莫家良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 |
|
页数: | 304页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J292-09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书法史--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479-3349-7 |
000 | 01473nam0 2200289 450 | |
001 | 2440603278 | |
005 | 20241118102659.52 | |
010 | @a978-7-5479-3349-7@dCNY138.00 | |
049 | @aA330300WZL@bUCS01012569246@c2006241710 | |
100 | @a20240702d2024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从兰亭到钟鼎@9cong lan ting dao zhong ding@b专著@e中国书法史探微@f莫家良著 |
210 | @a上海@c上海书画出版社@d2024 | |
215 | @a304页@c图@d26cm | |
300 | @a艺术史界 | |
314 | @a莫家良,香港人学文学士及哲学硕士、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主修中国艺术史。曾受聘于香港大学艺术学系,1989年起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任教,主讲书法史、绘画史、艺术史学方法等课程,并为博士生导师。2002至2008年任研究院艺术学部主任,2008至2017年任艺术系系主任,现为该系荣休教授。 | |
330 | @a本书选取北宋至晚清书法史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现象进行分析,反思传统书风的继承与演变,书法形制对创作的影响,典范的取舍,艺术风格与政治环境、社会心态、学术风气的相互影响等议题。其中涉及宋高宗赵构,明代书家王宠,清代学者钱坫、江声、邓尔雅等书史上或隐或显的人物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个人实践与创作取舍,以及《兰亭序》《淳化阁帖》等经典习书范本在不同时期文人创作中的使用情况。 | |
517 | 1 | @a中国书法史探微@9zhong guo shu fa shi tan wei |
606 | 0 | @a书法史@x研究@y中国 |
690 | @aJ292-09@v5 | |
701 | 0 | @a莫家良@9mo jia liang@4著 |
801 | 2 | @aCN@bOLCC@c20240715 |
801 | 0 | @aCN@bWT@c20240704 |
801 | 2 | @aCN@bA330300WZL@c20240704 |
905 | @a241250@dJ292-09@e50 | |
从兰亭到钟鼎:中国书法史探微/莫家良著.-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 |
304页:图;26cm |
艺术史界 |
ISBN 978-7-5479-3349-7:CNY138.00 |
本书选取北宋至晚清书法史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现象进行分析,反思传统书风的继承与演变,书法形制对创作的影响,典范的取舍,艺术风格与政治环境、社会心态、学术风气的相互影响等议题。其中涉及宋高宗赵构,明代书家王宠,清代学者钱坫、江声、邓尔雅等书史上或隐或显的人物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个人实践与创作取舍,以及《兰亭序》《淳化阁帖》等经典习书范本在不同时期文人创作中的使用情况。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从兰亭到钟鼎
索取号:J292-09/5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018881 | 220188810 | 样本书库/ [索取号:J292-09/50] | 在馆 | |
2 | 2018882 | 220188829 | 新区/ [索取号:J292-09/50] | 在馆 | |
3 | 2018883 | 220188838 | 新区/ [索取号:J292-09/5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