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
|
|
作者: | 闫坤 , 刘轶芳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213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F126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扶贫--研究--中国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61-9299-3 |
000 | 01193nam0 2200241 450 | |
001 | 1734061523 | |
005 | 20171017092756.93 | |
010 | @a978-7-5161-9299-3@dCNY55.00 | |
100 | @a20170508d2016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9zhong guo te se de fan pin kun li lun yu shi jian yan jiu@f闫坤,刘轶芳等著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6 | |
215 | @a213页@d24cm | |
300 | @a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 |
330 | @a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反贫困实践的发展历程,就反贫困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准确把握实践中形成的反贫困核心要点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线一力”反贫困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依据,与国际反贫困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国外反贫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同时,本书利用国际组织的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测算并描述出我国贫困率的变化趋势,验证现有贫困测度及其分解理论的时效性,总结归纳我国农村贫困的组群特征及差异,进而从多个方面对我国的减贫效果进行评价与评估测算。 | |
606 | 0 | @a扶贫@x研究@y中国 |
690 | @aF126@v5 | |
701 | 0 | @a闫坤@9yan kun@c(女,@f1964~)@4著 |
701 | 0 | @a刘轶芳@9liu yi fang@c(女)@4著 |
801 | 0 | @aCN@b武汉三新@c20171013 |
905 | @aZUCC@dF126@e14 | |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闫坤,刘轶芳等著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213页;24cm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
ISBN 978-7-5161-9299-3:CNY55.00 |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反贫困实践的发展历程,就反贫困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准确把握实践中形成的反贫困核心要点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线一力”反贫困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依据,与国际反贫困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国外反贫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同时,本书利用国际组织的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测算并描述出我国贫困率的变化趋势,验证现有贫困测度及其分解理论的时效性,总结归纳我国农村贫困的组群特征及差异,进而从多个方面对我国的减贫效果进行评价与评估测算。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
索取号:F126/1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718465 | 217184650 | 样本书库/1120220406/ [索取号:F126/14] | 在馆 | |
2 | 1718466 | 217184669 | 新区/2060510503/ [索取号:F126/14] | 在馆 | |
3 | 1718467 | 217184678 | 新区/2060510503/ [索取号:F126/14]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