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为马克思辩护
|
|
作者: | 杨耕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
页数: | 15,515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杨耕作品系列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0-0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3-22550-7 |
000 | 01439oam2 2200277 450 | |
001 | 1852110636 | |
005 | 20181111142958.82 | |
010 | @a978-7-303-22550-7@b精装@dCNY125.00 | |
100 | @a20180926d2018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为马克思辩护@9wei ma ke si bian hu@e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dIn defence of Marx@ea new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f杨耕著@zeng |
210 | @a北京@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2018 | |
215 | @a15,515页@d24cm | |
225 | 2 | @a杨耕作品系列 |
330 | @a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为理论背景展开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并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成果重新阐释已经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忽视、被遗忘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系统论证马克思有所论述但未充分论证,同时又契合着当代重大问题的观点,并明确提出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从“认识世界何以可能”转向“改变世界何以可能”,从而实现了对人的终级关怀和现实关怀双重关怀的统一。 | |
333 | @a哲学研究者 | |
461 | 0 | @12001 @a杨耕作品系列 |
510 | 1 | @aIn defence of Marx@ea new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zeng |
517 | 1 | @a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9dui ma ke si zhe xue de yi zhong xin jie du |
606 | 0 | @a马克思主义哲学@x研究 |
690 | @aB0-0@v5 | |
701 | 0 | @a杨耕@9yang geng@f(1956.2-)@4著 |
801 | 0 | @aCN@b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c20180926 |
905 | @a241250@dB0-0@e229D | |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In defence of Marx:a new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杨耕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
15,515页;24cm.-(杨耕作品系列) |
使用对象:哲学研究者 |
ISBN 978-7-303-22550-7(精装):CNY125.00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为理论背景展开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并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成果重新阐释已经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忽视、被遗忘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系统论证马克思有所论述但未充分论证,同时又契合着当代重大问题的观点,并明确提出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从“认识世界何以可能”转向“改变世界何以可能”,从而实现了对人的终级关怀和现实关怀双重关怀的统一。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为马克思辩护
索取号:B0-0/229D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96303 | 216963034 | 样本书库/1121100502/ [索取号:B0-0/229D] | 在馆 | |
2 | 1696304 | 216963043 | 新区/1060020305/ [索取号:B0-0/229D] | 在馆 | |
3 | 1696305 | 216963052 | 新区/1060020305/ [索取号:B0-0/229D] | 在馆 |